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产品

农民增收的好帮手

2006-06-23 08:31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陈德香 斯慈伟 阅读
 仁和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纪实

  在仁和农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往于农民之间,或向果农传授优质高产诀窍,或向菜农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或向养殖户提供最新供销信息,或向发展农家乐的农户倡导诚信经营理念,或协调政府与农民、农业企业之间的关系。在他们的帮助下,一批批农民逐步走上了致富路,他们对仁和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力器的作用。他们就是仁和区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会员。

  起步——种养大户牵头

  80年代初期,在仁和区的一些农业乡镇,一些种粮、种菜、种水果、养牛羊和养蚕大户,为了加强生产技术交流,也为了使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能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陆续地自发成立了各类种植养殖协会。在市、区农牧、科技等部门的引导下,到80年代末,仁和区各类农村专业协会达到了70多个。

  在专业协会的带动下,仁和区逐步形成了以环前进、仁和、总发、大田、平地、大龙潭、金江一线,以“优质酿酒葡萄、优质晚熟芒果、中药材、优质烤烟和种草养畜”为支柱产业,辐射带动中坝、啊喇等全区各乡镇的“百里特色农业产业带”。专业协会逐渐成为仁和区许多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但由于定位不明、组织机构松散、运行机制不畅、缺少工作经费、缺少优惠政策扶持等原因,这些在改革开放初期成立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多数都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发展——政府大力扶持

  进入9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仁和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特别是近几年来,仁和区委、区政府把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作为“科技兴农和助农增收”的大事来抓,先后从税收、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予以了大力扶持,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各乡镇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农民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确定发展方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培育支柱产业,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过渡。

  提供税费优惠。按照有关规定,税务部门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实行税费优惠,对其兴办的专业合作经济实体,给予民营企业(包括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实行用地优惠。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可以通过承包、租赁等途径取得农业用地;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用地,土地管理部门优先办理用地手续,建设用地按有关政策规定三年内免收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实施财政支持。从2005年起,连续五年,由区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专项经费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级财政还要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在政策性贷款、贴息等方面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把符合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条件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纳入支持范围。

  提供信贷支持。农村金融信贷部门按农村信贷政策,适当放宽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贷款抵押担保条件,对符合条件的优先安排贷款。

  落实综合扶持。引导区保险机构主动介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保险业务,探索联合共保、风险共担的新险种;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用电按农用电价收取;对申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验证、产品监测、商标标志使用、办理税务登记、发照和年检时只收成本费;对农产品运输检疫和苗木运输办证等,简化手续,降低收费标准。

  经过多年发展,仁和区目前已经发展壮大了芒果、石榴、葡萄、莲藕、蚕桑、畜牧兽医、农业生产资料、农家乐等12个以服务“三农”为主要业务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截止去年底,专业协会共有会员6149人,先后带动12447户农民走上以“公司+协会+农户+基地”为代表的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创立了“仁和”牌芒果、“攀西”牌石榴、“攀西阳光”牌系列葡萄酒、优质牛羊肉、仁和烤烟等多种品牌农产品,推广了几十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为发展仁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