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芒果丰收的季节,从仁和区前进镇普达村传来喜讯:万亩芒果基地建设经过7年时间的艰苦奋斗,已于今年圆满完成;普达芒果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目前,普达芒果专业合作社正在大力组织芒果外销,努力实现农民增收。 2001年,普达村在林业、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提出了“以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为契机,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晚熟芒果,用5—6年时间建成万亩芒果基地,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工作思路,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规划,精心组织实施。 干部带头,典型引路,是普达村发展芒果产业的成功之举。为了推动万亩芒果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村、组干部和党员带头种植芒果。村党支部书记田维兴家里除留一块基本口粮田外,其余的承包田地、退耕还林地全部种上芒果。村委会主任罗国兴共种植芒果164亩,成为攀枝花市芒果种植大户和芒果科技示范户。同时,普达村还树立了10户芒果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村民。大坝村民小组科技示范户邹孔全是全村调整产业结构的带头人。1992年,他引种柑桔失败后,带头种植芒果,现已发展芒果60亩,在全村起到了示范作用。现在,全村除一个高寒山区彝族村民小组的17户村民没有种植芒果外,其余村民家家户户都种了芒果,其中有8个村民小组的芒果已形成规模。目前,这个村的村民种植芒果户平达到27亩,其中种植100亩以上的有2户,50亩以上的有20户,今年有6000亩挂果,预计可产芒果300吨,产值180万元,芒果已成为这个村的支柱产业。 坚持高起点,实施科技兴林,是普达村成功建设芒果基地的关键。在品种上,这个村统一选择了吉禄、凯特两个优良品种,保留了当地的晚熟优良品种红象牙。近年来,他们还引进红贵妃优良早熟芒果进行试种。在技术上,以世界粮农组织农民田间学校为载体,举办芒果培训班2期,目前已有100名农村科技人员获得IPM农民技术员资格证书,成为芒果生产的技术骨干。在质量上,按照世界粮农组织“芒果IPM生态示范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标准组织生产,以提高芒果的产量和质量。 形成一体化经营,推进芒果产业化进程,是普达村芒果产业化发展的保障。以前,普达村的芒果销售采取的是“协会+农村经纪人+农户”的模式,组织形式较为松散,没有形成经济共同体,无法适应全村芒果产业长足发展的形势。今年初,由村里10户芒果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经纪人等发起,村民自愿参加,集资组建了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普达芒果专业合作社。这个专业合作社以全村芒果种植户为服务对象,组织采购社员所需的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社员生产的产品,开展芒果的运输、贮藏、加工、包装等服务,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技术咨询服务。芒果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将对普达芒果产业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