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旅会后,我市旅游历经冬、春两季,接受了春节黄金周和“五一”黄金周的洗礼,总体来看,表现不凡,经受住了市场考验。
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市接待国内游客102.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37.96%。 节庆旅游成为亮点。仅春节黄金周和“五一”黄金周的游客数量就突破7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亿元,达11125.04万元。值得注意的是,“五一”黄金周的游客人数不仅与春节黄金周持平,在旅游收入上还以6395.8万元的优秀成绩超过春节黄金周,消除了大家对缺少“阳光之旅”的“五一”黄金周的担心,说明我市旅游市场日趋成熟,旅游资源利用得当,旅游品牌挖掘充分,可以在不同的季节推出不同的主题,满足游客多层次、多品位、个性化的需求。除黄金周外,我市还举行了“索玛花节”、“樱花节”、“樱桃节”、“泼水节”、“明星足球对抗赛”等节庆活动,利用节庆聚人气,促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乡村游异军突起。国家旅游局将今年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游”,其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乡村游成为旅游新亮点。我市城市化水平非常高,加之休闲正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需求,而农村已成为休闲消费的一个重要目的地,因而乡村游在我市潜力无限,前景广阔。据不完全统计,仅“五一”黄金周期间,我市40多家等级农家乐就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多万元。 景区、景点表现稳健。景区、景点作为我市旅游的主要载体,其表现颇令人关注。冬旅会后,我市各大景区、景点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设施趋于完善,接待能力普遍提高,发展稳步上升。春节黄金周,格萨拉、红格温泉、长漂基地、欧方营地、宇森酒堡等景区景点接待游客近2万人;“五一”黄金周,仅格萨拉、红格温泉两大景区接待人数就超过了2万人,旅游收入超过70万元。景区、景点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一季度,全市主要景区、景点及等级农家乐共接待游客95.21万人次,营业收入达7227万元。 我市旅游业虽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发展,但从总体上讲,仍处于产业规模小、市场份额少的初级阶段,还面临如下困局:一个资源性城市搞旅游,如何弥补先天劣势;一个年轻城市搞旅游,怎么挖掘文化底蕴;一个边缘城市搞旅游,怎样提高知名度,加大吸引力? 如果把旅游市场比作一座金矿,那么撬动这座金矿的支点在哪里? 首先,我们应该很好地把握未来旅游发展趋势,做到未雨绸缪,不临渴掘井。旅游发展到今天,在需求上,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追求参与性的趋势;在方式上,自助旅游将取代团队旅游成为潮流;在经营上,从点、线旅游向板块旅游转变;从产品上,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主题旅游、专线旅游、文化旅游等特种产品转变。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的重点是加强科学规划,增加旅游品种,大力发展本地游。 科学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把我市“散”、“小”的景区、景点有机联系起来,使之既独立存在,又遥相呼应,形成整体氛围,加大我市旅游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科学合理的规划还可以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误区,使我市的旅游资源保持永续性。 旅游品种是一个地区的旅游名片,我市已经有了“阳光之旅”、“工业之旅”、“探秘之旅”、“风情之旅”等品牌,但是否可以把这些品牌解构,成为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品牌。如:凭借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金字招牌的迤沙拉和风光奇异的格萨拉来打造“彝家民俗游”;依托倍受文人青睐的苴却石发展“鉴赏游”;品味风味独特的盐边美食发展“美食游”…… 其次,打造与众不同,独具魅力的旅游文化是我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又一助推器。 山水是自然,欣赏是文化;规划是活动,境界是文化;营销是操作,底蕴是文化;服务是行为,内涵是文化;管理是制度,背景是文化。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是文化性,因此,旅游消费本质上就是文化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打造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城市文化和具有持久审美性的景区文化,以满足不同游客所需要的休闲的状态,自由的感受,艺术的想象和审美的情趣。在我市精心打造“移民文化”、“工业文化”、“江河文化”、“民俗文化”和“峡谷文化”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