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照片上就是闻名遐迩的攀枝花苴却砚的石材地——位于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和平地镇迤沙拉彝族村之间的苴却石矿区。照片上的这一堆堆乱石是被开采者丢弃的苴却石,大者如磨盘,小者如卵石,上面的绿标、石眼清晰可见。看到这些被抛弃在荒野的苴却石资源,令人十分心痛。 苴却砚是攀枝花一宝,它石质细腻,发墨如油,存墨不腐,耐磨益毫,呵气可研,叩之有金玉之声,抚之如婴肤娇嫩,被中外名人誉为“砚中珍品”、“砚中瑰宝”。而苴却砚石材就产于我市大龙潭至迤沙拉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的悬崖峭壁之中,裸露部分长达8公里,平均宽3公里,最厚处达30米。 近年来,随着苴却砚的名声越来越大,盲目上山开采苴却石者也越来越多。由于缺乏矿产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乱采滥开现象十分普遍,造成山体破坏、地面塌陷,改变了原始生态环境。不仅苴却石矿产资源遭到破坏,也使生长在这里的迤沙拉猕猴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迤沙拉猕猴数量锐减。长此下去,苴却石资源将越来越少,一旦耗尽,将不可能再生。与其相伴的生态链也将断裂。去年8月份,仁和区开展了全区性的矿业秩序治理整顿,治理整顿的重点矿种为煤、苴却石、建筑用砂石、粘土、页岩等。治理整顿的重点矿区是宝鼎矿区、务本矿区、平地、大龙潭苴却石矿区等开采点,取缔无证开采矿山和存在安全隐患的矿山企业80多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乱采滥开苴却石的现象并没有杜绝。 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我市的苴却石资源,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 一要加大执法力度,打击非法开采者和盗采者。制定合理、有序开采苴却石的法规,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执行“谁开采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坚决制止乱采滥开的不法行为,尽量延长我市苴却石矿产资源的开采年限。 二要因材使用,减少苴却石资源的浪费与破坏。我们不仅要看到当前的发展和利益,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要因材使用,根据开采出来的石材的形状和大小,加工成不同的工艺品,尽可能地予以充分利用。让有限的苴却石资源更好地为我市的经济建设服务,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