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资源

“水·阳光·矿物质”

2007-03-25 01:52 来源:新华社 作者:周雷 田刚 阅读

“金沙江下游经济圈”发展的新路线图

  新华社记者 周雷 田刚

  “水·阳光·矿物质”——这个公式的组合,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生态饮料”的配方,让人想像摇匀后的色彩和口感。在“金沙江下游经济圈”采访调研团的成员看来,这个公式实为“金沙江下游经济圈”所涉及区域未来发展的新路线图:摒弃传统的污染型重工业,代之以循环型产业合作群;合理使用丰沛的水能资源,建立金沙江能源辐射轴心;追逐阳光留下的财富,开发金沙江流域丰富的热能、旅游、生态资源。

  提出“金沙江下游经济圈”概念的为昆明市东川区政府、《昆明日报》、云南省政府研究室,涉及金沙江中下游流域的攀枝花、凉山、昆明、曲靖、昭通、宜宾等州、市,试图打造一个统一的流域经济区、生态经济区、产业经济区的综合体。自18日抵达,“金沙江下游经济圈”调研团在攀枝花进行了两天采访,均围绕上述的循环经济、旅游、生态资源对象。

  四川省攀枝花市作为一座老工业基地,并没有契合一种“刻板”的工业城市气质:烟囱林立、城市灰暗、满是尘土,街道宽大、建筑毫无特点、整齐划一。攀枝花市给人的第一感观是通透的天空、明媚阳光、整洁的街道、静静流淌的江水。

  在采访的专家们和记者团的成员看来,攀枝花市在诸多方面呈现与云南昭通、曲靖、昆明等地相似的气候、人文、地貌特点,“金沙江下游经济圈”构想中的许多细节在眼前成为一种事实和蓄势待发的潜力,而攀枝花市以其既有发展经验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路径。

  金沙江能源辐射中心:

  “水”背后隐藏的城市转型契机

  金沙江全长3364公里,天然落差5100米,是中国最大的水电站富集区,其所能开发的电能约9920亿度,折合原煤4.96亿吨,相当于我国目前全年煤总产量的70%。未来规划中,中国将投资6000亿深挖金沙江水电富矿,目前已经列入国家滚动开发规划的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白鹤滩4座梯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金沙江6000亿投资显露巨大商机的同时,其上亿千瓦的电力又可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数以万亿元的增加值。

  在二滩水电站,工程师向记者团介绍总装机容量为330万千瓦的电站,自建成以来所发挥的众多效益:自投产八年来,电量逐年增加,截至2006年12月31日,累计发电量1005.7749亿千瓦时,累计总产值79.456亿元。

  随着二滩公司强劲的开发势头和向“流域化、集团化、科学化”发展目标的推进,2010年前后,随着桐子林、官地、锦屏等电站相继建设,二滩公司担当起后续电站生产技术管理人才培训基地的任务。

  与此同时,攀枝花市已经利用二滩水电站造成的局部气候和景观的改善,展开相关旅游,曾为二滩水电站修建之时的欧方专家居住营地已经被开发成主题休闲园,曾居住1200余名外国专家的欧方营地,被称为“小联合国”。如今走进卢森堡公寓,游客可以享受两层楼的公寓式住宿,其中为外方专家准备的欧式家装基本上保持原状。

  专家认为,金沙江下游经济圈一旦激活,将显示重大的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契机,过去由于受地域、环境、交通条件限制的沿江地带,有望发展自己的新经济增长点。比如在昆明的东川区,专家认为它将成为金沙江梯级电能开发工程建设的重要服务基地,并作为昆明惟一的内河航运两港,成为连接滇中经济区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

  云南省政府研究室主任何宣认为,金沙江下游经济圈存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意义,除了将四个下游河段的电站连成一个庞大的水电网络,沿江地带还可借助水电能源发展有色金属冶金基地,充分开发该区域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磷矿、煤化工等资源。同时,沿江15万平发公里的干热河谷可系统开发热区生物资源,借助金沙江生态屏障的搭建,开发金沙江流域的旅游资源。

  在攀枝花市的金沙江漂流景区,记者团体验了26公里的金沙江漂流,除了金沙江的急流、险滩,记者团还有一个重要发现:沿江地带的重污染企业基本关停,当地已经利用攀枝花独特的气候和生态资源,开发“冬日攀枝花、冬季疗养”的旅游概念,将攀枝花的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洞石林、平江天主教堂、洞府明珠新庄地下战备电厂串成一条阳光“旅游线路”。

  特色农业:建设金沙江的生态产业乐园

  在攀枝花的米易县,当地已经利用金沙江流域阳光充足、热区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出特色农业,在金沙江畔建造出一个立体的生态农业乐园。

  当记者团20日抵达米易县芭蕉箐村,眼前的万亩生态观光园让众人印象深刻。在全村面积仅有30.5平方公里、人口3673人的村庄,当地发展了7100亩果园,尤其是总产达1000吨以上的枇杷果园,仅此一项全村人平均增加收入800多元。

  据米易县政府副县长蔡泽介绍,2007年春节,米易的枇杷在成都上市,卖到50多元一斤,“我们的枇杷从采摘下来,到运往上海,只需要两天,加上枇杷采摘几天后口感更好,运到全国其他城市后,价格很占优势。”米易的反季节蔬菜已颇成规模,大量农产品销往东北和华北地区。

  米易地处攀西资源开发的腹心地带,中国亚热带气候圈,有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与金沙江沿江其他区域有着相似的民族、生态、气候资源,当地正是利用金沙江流域的生态资源,开发出立体农业群,从芒果、龙眼、雪梨、冬春蔬菜、甘蔗到优质烤烟,当地的立体农业已经颇具特色。

  当地看准了金沙江流域的“阳光”资源,开发出南亚热带山水园林精品旅游区、2008奥运会国家皮划艇激流回旋竞训基地、白坡山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新山傈僳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专家认为,金沙江下游经济圈如果合力开发干热河谷资源的潜力,可以使得该区域的生物资源实现互补并形成规模,从“精、优、特、高、稀”等方面得到提升,在发展特色生物农业基地的同时,沟通古滇文化、巴蜀文化、民族风情、亚热带风光为主的旅游资源,彰显绿色生态保护屏障的效应。

  云南省政府研究室研究员林玲认为,金沙江下游经济圈重要的价值在于促进金沙江流域资源型矿业城市转型,促进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缓解沿江环境污染的状况,避免南中国水域环境恶化的危机。

  矿业开发升级:扩展循环经济模式

  专家认为,金沙江下游经济圈的价值还在于扩展循环经济模式,升级沿江流域的矿业开发。金沙江流域是矿业的富集区,在昆明东川区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铁、磷、金铅矿,铜储量335万吨,居全国第三;在攀枝花,已发现矿种76种,拥有全国64%的钒、93%的钛、98%的钪和三分之一的钴、镍资源;一直以来,沿江林立的矿工厂给金沙江带来沉重的环境压力。

  在攀枝花,当地已经尝试建立循环经济园区,集中控制和减少矿业企业的环境风险。记者团采访了四川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是四川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园区的规划控制面积为25平方公里,建立了完善的供水系统、输电线路、道路系统和信息系统。建成六年以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28亿元。

  据介绍,至2006年底,园区总投资48.3亿元,完成产值21.2亿元,全部建成后销售年收入可达137.6亿元,其中钒钛产业企业16户,容纳了攀西最大、国内最高技术水平的兴钛科技公司18万吨高钛渣项目,最终建成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全流程的钛工业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

  东川区委书记高德明提到,金沙江下游流域的许多城市都是资源依赖型城市,攀枝花和东川一样曾经遭遇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严重的危局。“金沙江下游经济圈”的构想可以使得沿江区域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突破县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瓶颈,增强抗市场能力,形成多元产业、多边合作,让两省四地由封闭走向开放。

  (新华社昆明3月21日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