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攀枝花探秘(七)

2006-02-16 10:4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胜利 阅读

 第七集 苗岭婚俗


  红宝苗族乡位于盐边县西北,海拔1700米以上,面积100余平方公里,有耕地2250亩,苗族人口1100多人,分青苗、白苗,大姓有侯、耳、陶三姓。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荞子、土豆,也有部分水稻。该乡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有龙头山、轿顶山、五爪山、青山等。
  据《古代的巴蜀》一书中考证,“油盘瓠种与廪君种混合而成的‘蛮族’,以后向西南移动,是构成现代苗族语诸民族的先民集团之一。”
  《蛮书·卷十》“黔、经、巴、夏四邑苗众……祖乃盘瓠之后。”
  红宝苗族说他们来自于贵州,至于何年何月迁徙至此已记不清了。
  “圈门猪”(大耳朵菩萨),是苗族的图腾崇拜。“圈门猪”不是猪,是葫芦。每家苗族都把一个葫芦装在篾筐里。供奉在香火板上,有的供奉在火塘边,一般和竹筒、鸡蛋供奉在一起。他们认为,每家每户只要供奉“圈门猪”(葫芦)全家便清洁平安,六畜兴旺。
  葫芦,苗族叫疙瘩,作为苗族的图腾,说明他们是盘瓠氏的后代。
  红宝苗族盛行一夫一妻制婚姻。过去,苗族恋爱结婚比较自由,在“清明歌会”、“踩山节”(又名“花山节”,正月十五)、“踏青”(三月初三)、“赶秋”(立秋)、“鼓会”(七月初七)等节日,他们便以歌为媒。选择配偶。只要两人情投意合,男家到女家认亲以后,即可成亲。近代受汉文化影响,实行包办婚姻,须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能成亲。一般同姓不婚,姑表开亲,“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还施行“兄亡弟收嫂,弟亡兄收媳”的婚俗。还有收童养媳和小郎取大媳的风俗。遵循“娘亲舅大,爹亲叔大”的习俗。儿女婚事由父母包办,取得舅舅点头、叔叔同意即成定局。无论谁家生了女儿,都得先问舅舅家娶不娶,舅舅家不娶,方可嫁给外人。
  开庚:即议婚,女孩长到七八岁,便进行议婚。先由舅舅家来看。看上了,便送来两斤酒、一丈布、一升米。(舅家不娶,外姓求婚亦如是。)如女孩的父母收入,即表示允婚。开庚时男方媒人要唱《开庚歌》。其大意是:
  你家有个美丽的姑娘,
  我家有个英俊的男儿。
  我家常想到你家的姑娘可爱,
  我家的儿子正好和她相匹配。
  上门来求亲,
  愿他们结合在一起。

  爹妈有个姑娘,
  公婆有个儿子,
  千方百计要娶你家姑娘,
  请来媒人说亲。
  媒人在公婆家,
  公婆请他吃酒吃肉;
  媒人来在爹妈家,
  爹妈请他吃酒吃肉,
  看见女儿这样美丽,
  不是别人硬要我们来说亲,
  是我们自己想着来说亲的。……
  订婚:姑娘到了十七、八岁,男家才正式来订婚。订婚时,男家的媒人全为男性。一共五个人。即新郎的哥哥、幺叔或本家叔伯四人,外姓一人,并分为大媒人和小媒人。称为行媒。
  女家的媒人为四人。男性两人。一个女孩的姐夫,一个弟弟,(没有亲弟弟要堂弟)两个同龄的姑娘,称为坐媒。
  一般男家给女家送订婚礼。青苗为一斤酒、两把面条,一套女儿衣裳,称为三色礼。白苗为双壶酒,一把叶子烟、三把面条、两升米,一块肉,称五色礼。
  行媒到了女家,即与坐媒和姑娘的父母、舅舅、叔叔对坐于火塘边,用唱歌的方法来商议订婚。
  一般情况下,先由主人敬酒并唱《问客歌》歌词大意为:
  树上喜鹊整天叫,
  今天贵客要来到,
  贵客走路到我家,
  来到我家为哪样?
  男方大媒人代表答唱,大意为:
  我们两个大媒人,
  住在遥远的天边。
  婆家择了好日子,
  拄着金杖来求我们,
  要我们帮忙来说亲。

  我们到了婆家,
  他们都把姑娘夸,
  他们日思夜想,
  想了三百天,想了三百夜,
  想把儿媳早点接进家。

  我们今天来到姑娘家,
  主人款待热情又真心,
  好酒好肉端上桌,
  还将香茶敬我们。
  拿来针一颗,
  拿出线一根,
  我们两个大媒人。
  到男家去穿针。

  针和线,线和针,
  别在双方二老的衣襟,
  从此就定亲。
  两家老人请放心,
  婚事定办成,
  会成亲,会成亲。
  唱毕男方媒人将彩礼一一献上,青苗一般是,双猪(每头不少于五十斤)、双牛、奶母钱、酒席钱。
  白苗,不要耕牛,只要双猪和奶母钱和打发送亲客的钱。
  最后由舅舅叔叔点头同意,订婚便告完成。
  由于这种包办婚姻具有买卖性质,女家往往要价太高,使许多家庭因结婚负债导致贫困。由于青苗要两条耕牛,白苗往往出不起,同为苗族而青、白二苗互不相通婚。红宝的白苗、青苗几乎都是种族内婚,因此,人种有衰退的现象。
  在婚期前半年,女孩的父母即把男孩父母请到家里交一百元接待款给他们并唱道:
  感谢你啊,
  我女儿善良的公婆。
  这钱,请你收好。
  我家亲友多,
  他们很爱我的女儿,
  成婚那天,
  都会送来很多礼物。
  我财力微薄,
  善良的女儿公婆呀,
  请用这点钱,
  替我招待送亲的亲友们吧。”
  迎亲:迎亲时,男方大小媒人带领男方亲戚和背嫁奁的人,到女家迎亲。青苗新郎要亲自去迎聘新娘。白苗新郎不去迎聘。大媒人吹起芦笙走前面,迎亲的队伍到女家后,女家主人要在房前摆几十张方桌相连的长年席相待。席间男方要唱《迎娶歌》大意是:
  今天这里格外热闹,
  因为我们来迎亲,
  这门亲事开得好哟,
  开得好!
  我们来接新娘,
  爬了九十九匹梁子,
  转过九十九道弯弯。
  我们把新娘接回家,
  让她当家理财过日子,
  亲朋好友都喜欢。
  新娘出嫁的头一天晚上,要唱《离别歌》大意是:
  月儿弯弯照我窗
  阿妈养我受寒霜
  阿爸为我吃尽苦
  别离二老泪汪汪
  一别爹妈莫远送
  二别我的好兄长
  三别弟妹情义长
  别叔别舅别兄嫂
  女儿离娘心好焦
  出嫁当天早上,新娘打扮一新,与本村同龄姐妹们相聚告别,大家难舍难分,挂着热泪唱《分别歌》大意是:
  隔河望见橘子青,
  摘个橘子来尝新。
  剥开橘子十二瓣,
  好耍姐妹要离分。
  分山分水分田地,
  姐妹分开不分心。
  高山下雾罩进沟,
  葛藤缠住马桑兜。
  葛藤缠住马桑树,
  好耍朋友我不丢。
  你要丢我等来世,
  二天见面都害羞。
  迎亲酒席罢,新娘由其表哥抱起从屋门槛内甩出,男方媒人们立即接住后交给伴娘,新娘用衣服盖头,一送亲长者为其打伞,在亲友们的簇拥下,男方大媒人吹起芦笙前导,向男家出发。
  到男家门前,男家长辈马上接过送亲老人的伞,招呼送亲客在早已摆好的长桌席前就坐,席间男方唱《问候歌》大意是:
  你们一路辛苦了,
  把天仙般的姑娘送来。
  我家吃住不方便,
  招待不好莫生气。
  女方长辈答唱:
  我们来你家,
  把两家人变成一家。
  让我们互相有个照应,
  我们会很好的相处下去。
  主客相互敬酒,边饮边唱,直到天黑。天黑进屋,新郎由伴郎带领,由女方媒人逐一介绍拜认女方长辈,新娘由伴娘陪同至新房外,新郎站门内,男方大媒人用葫芦瓢盛酒,新郎新娘喝交杯酒。交杯酒后跪拜父母。婚礼结束后,要在屋前坝子中烧起篝火,大家围着篝火起舞,常常通宵达旦,方能尽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