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攀枝花探秘(五)

2006-02-16 10:4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胜利 阅读

 第五集 彝人今昔

  南昭国从细奴罗于公元649年(唐贞观二十三年)开国到杨干贞于公元937年(晋天福二年)段氏夺权建大理国止,共存在288年之久。它基本上是与唐王朝相始终的一个地方政权。这个政权的统治者是彝族。这是中国历史上彝族建立的唯一一个国家性质的政权,这个时期也是彝族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南诏国时建隽州,“以乌、白二蛮实之。”南昭国时期攀枝花一带归南昭国隽州管辖,是南昭国与中原王朝对抗的前进基地,南昭国三次攻入四川,大军进退均从攀枝花经过,从成都地区掳掠的人口在渡金沙江返回大理时有许多失散在这一带,加之南昭大军中也有大量士卒在来回渡金沙江时也有大量逃亡者滞留于此。

  攀枝花地区的彝族有黑彝,主要聚居在米易县的普威、麻陇、白马、盐边县的林海、高坪、红民、花椒菁、凹落、岩口、温泉、择木龙等乡镇;有红彝,主要聚居在盐边的红格、和爱等地;有水田彝,主要聚居在西区格里坪和仁和区福田等处;还有白彝,他们自称里泼彝,主要聚居在仁和区平地、大田、阿喇等乡镇。里泼彝人有许多风俗习惯与大理地区白族相一致。比如本主崇拜。这一风俗在彝族中是没有的,只有大理白族才有。彝族现有人口780万,是古代西南夷的后裔之一,古代的西南夷不仅包括现在的彝族,还包括现在西南地区的傈僳族、纳西族、白族等多个民族,清朝时期称外国人也称夷人,所以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征得彝族的同意,将夷改为彝,并经过民族识别,把彝族的范围确定下来,从此才有现代意义上的彝族这一称谓。

  彝族自古至今都聚居在金沙江流域,我国两个彝族自治州凉山和楚雄就在金沙江的南北岸。攀枝花就夹在这两个州之间,有凉山彝,也有楚雄彝。

  彝族的图腾为虎,称虎为罗,他们自认是虎变的,自称罗罗,所以古书上常记载为倮倮。除了以虎为图腾外,还有的彝族部落以龙、蛇、鹰、猴、羊、竹、梨树、松树、葫芦等30余种动植物为图腾。

  彝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结婚一般要遵循相亲、吃订婚酒、迎娶、回门等礼仪程序。婚礼过程中的哭嫁、泼喜水、抹黑脸、背新娘、转火塘、踩碗、拜天地树、踩青棚以及毕摩念诵《成亲经》等礼仪,保存了彝族原始婚姻的痕迹。

  彝族尊老爱幼,热情好客,且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等原始观念至今还保留着,路遇彝老,要主动问候;宴客或平时吃饭,长辈坐上方;客人进屋,举家让座;客人告别,要喝告别酒,送至门口;男性长辈坐火塘上方,妇女坐下方;猪耳朵招待至亲,鸡头敬长者等礼节。彝族的原始禁忌也很多,如忌跨火塘,忌踩锅桩;忌在别人屋中唱山歌、开玩笑,忌在门坎坐立等等。

  彝族尤其尊重未婚少女,在他们部族与部族之间打仗的时候,只要有少女站在中间要求两方休战,两方一定会立即罢兵停战。

  彝族先民在出兵打仗时,敲击锣鼓;出门时在路口放置木棍、石头指示方向;村寨中有老人去世,鸣放火药枪;青年男女用树叶传递信息,表达爱情等等,这些约定俗成的信号,起到了类似文字的作用。

  彝族有自己古老的文字,彝文典籍记载在“六祖分支”前便有了统一的文字;明清以来的汉文方志记载彝文是汉代的阿可创造的,通常被称为“爨文”、“爨字”、“罗罗文”、“韪书”等。彝文渊源于彝族先民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刻画符号,属表意音节文字。

  彝族的音乐和舞蹈,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又关系密切。声乐的最初形式是为了协调劳动的动作,减轻疲劳的劳动号子,如牛歌;原始音乐以声乐为主,曲调比较简单,往往只有几种调子,如阿哩则等;原始的吹奏乐器也是极为简洁,如口弦等。

  彝族把一年分为十个月,每个月36天,一年360天,余5天作为过年日,并把十个月分为五个季,两个月为一季,一季中两个月分为公月和母月,单月为公月,双月为母月,这种历法被称之为十月太阳历。彝族年一般在农历的冬月过,因支系的不同有所不同,一般都要经过毕摩择日子,定出过年的具体时间。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杀猪宰羊,村子里要举行赛马、斗牛、斗羊、斗鸡、射箭、摔跤、扭扁担、打磨秋等文体活动。亲友们要互赠礼品,以一头牛一只羊一坛酒为大礼。

  彝族隆重的节日还有火把节,一般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过火把节,届时各个村寨的人们都要打起火把到田野里走动,以烧死害虫,入夜则点燃篝火,跳起锅庄,通宵狂欢,一连几天。

  彝族学研究者们认为,炎帝族与黄帝族大战失败后,一部分与黄帝族联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还有许多部落和部落联盟从中原四散迁徙到其它地方,如有的迁徙到韩国,并从韩国又迁徙到日本,成为大韩民族和大和民族的先民之一。有的从东北迁徙到西北利亚,越过北令海峡进入北美洲,成为印地安人的先民之一,还有的向西,从河西走廊穿过新疆,进入中亚地区,有的又依祖先进入中原的原路退回了自己的发祥地,金沙江流域。退回金沙江流域的就是现今的彝族。彝族保持着最古老、最原始的炎帝族的文化形态,和道教思想。近年来先后在韩国、日本、北美地区、中亚地区的阿富汗发掘出一些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在这些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些陶器,有的陶器上的似文字非文字的东西可以用古彝文进行解读,因此,日本、韩国的学者近年来掀起了一股民族寻根热,他们进入金沙江流域,寻找他们大和民族和大韩民族的根脉,有的学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后,认为彝族与他们同根同种。

  过去有一些西方学者经过研究后,认为彝族是从中亚地区迁徙而来,殊不知从中亚迁徙过来的这一批彝族是迁回来,回到他们祖先的故乡。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彝族是从西北地区迁徙而来的氐羌族的后裔,他们也不知道,从西北南下金沙江流域的彝族也是回归他们祖先发祥的地方。根据考古资料表明,攀枝花地区不仅自古以来就是彝族聚居的地方,而且还是彝族发祥的地方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