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臭仁和”与新仁和

2006-03-09 09:3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潘普洲 阅读

 可能很多攀枝花人还记得,就是攀枝花开发建设开始及至以后很长时间,在仁和街上,耸立着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戏楼、廊桥等。就是这保存着到那个时候的为数不多的古建筑,记录着仁和悠久的历史,记录着仁和苍桑的过去。
    那时,在那戏楼旁、廊桥下,流淌着一股股横街而来又横街而去散发着臭味的水。这水,又由街上流至河里——一条不大但紧靠街上同样散发臭味的河。这些臭味的水,也许源于街上牛市、羊市、马市的粪便污染。如此,“臭仁和”之说产生了,就在那个时候产生了。具体的、有比较参照的、流行于那时的一句顺口溜产生了:臭仁和,热渡口,好耍不过河门口……
    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大墩子新石器出土的文物中证明,早在殷商时代,仁和便有彝族的先民居住。由此看来,仁和的历史不可谓不悠久了。在攀枝花开发建设以前,仁和属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是永仁县仁和区的区政府所在地。1965年,攀枝花开发建设开始后,云南省永仁县仁和区的18个公社及永仁县大田区的啊喇(红旗)等9个公社划给攀枝花市(当时叫渡口市)管理,其划归四川的这些云南的地方管理的行政区划机构,就设在仁和——攀枝花市(原渡口市)仁和区的区政府所在地。
    攀枝花开发建设的重要通道——成昆铁路未开通以前,外面进入攀枝花的建设者和建设物资只有南北两个通道,一是北面由成都经西昌、会理进入,一是南面由昆明经永仁进入仁和。这“南面通道”的重要口岸——仁和,曾经是无数建设者和建设物资的停泊港湾。人们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仁和,在仁和休整、集中,从认识仁和开始到认识攀枝花。物资在仁和集散,源源不断疏散到攀枝花各个建设工地。因为全国各地的铁路连至攀枝花最近的地方在昆明,所以从昆明进入仁和的人和物最多,仁和就成了那时攀枝花的重镇。
    如今,你踏进仁和镇,昔日的踪影几乎寻觅不见。映入你的眼帘的,是清彻见底的河水;河的两岸,是一排排、一栋栋整洁、闪亮的民居。攀钢住宅区,春天花园,上海花园,还有仁和区各单位为其职工修建的住宅,与仁和的阳光、山水、空气相互辉映,相互依托,使仁和成为一块宝地——被誉为攀枝花的最佳人居环境之地。由此,在仁和工作的人口并不众多,而吸引进入在如上开发新居以前只有不到3万人而猛增至今6万人以上。风水之地,人丁兴旺啊!
    仁和的地方风味餐饮之花——羊肉美食,逐步形成规模效应。羊肉一条街,在仁和、在攀枝花香飘四方,其名远扬,“美”不胜收。
    仁和的交通,东线、西线,疏通南来北往人流——攀枝花的“南大门”畅通无阻。
仁和成了香饽饽!那带臭字的顺口溜,一去不复返,永远成为过去的历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