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缪斯中

缪斯中像
一、闲谈缪斯中 坐在我面前的,看上去是一位非常健谈、精力充沛的中年人,快速的语句,敏捷的思维,无不展示出中年人的活力、中年人的魅力。实际上也是这样,虽然他已退休在家,从生理年龄不得不退出工作岗位,但他的精力,他的成熟,他丰富的阅历,他的对于所从事过工作的见解,还有他的劲头,正置中年的鼎盛,并没有退休。 从1968年底离开大学分配到攀枝花这块土地,他在文化领域,在文学艺术领域,施展才华三十多个春秋;从一个从事乐器演奏的工作人员,从一个从事具体文艺事务的文艺工作者,到管理文化、文学、艺术工作的管理者,经历过攀枝花近几十年的文化、文学、艺术范围的大大小小的事件。所以,他畅谈起攀枝花的文艺界,从始到今,从大到小,畅快非常,行云流水,如数家珍。 他的言谈,他的回忆,可以把你带进音乐的天堂,可以把你带进艺术的圣殿——因为,他的以音乐家的旋律表达,他的以文学艺术的描述,使 你听着是一种艺术享受。你听,他对他的家乡重庆是这样跳动的语言: “隆冬的碧流,暮春的烟雨,初夏的洪潮,深秋的浓雾,把漂浮在两江之上的山城,抬举得如梦如幻;错落有致、色彩斑澜的高楼,在多变的云彩霞光映衬下,是如此绚丽多姿。童年的我常常伏在走廊的栏杆上,静静地凝望这一幅永远流动变幻的巨幅油画。江上白帆下悠长而韵味实足的船工号子,码头上喧腾如歌的抬工号子,进港出港的各种船泊的汽笛,这一切交响成一曲曲极富特色的音乐诗章,则深深嵌入记忆,只要回首童年,那曾经听惯了的乐声便萦回耳畔、响彻心头。” 这就是他的音乐的旋律、文学的语言、艺术家的素质,描述他的家乡,描述他的对于音乐、对于文学艺术深深爱戴的起源。 他和他的同学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进入攀枝花,他便被分配到啊喇公社教书。当时有人说:“哈,你的身体真棒,你去高山的公社最合适!”他便去了啊喇公社的一所山村学校。 在学校干了两个月,一次他画了几幅宣传画,又被弄到大田区“革委”机关组织“文艺宣传队”——也许,这是攀枝花第一支农村文艺宣传队。从此,他走进文艺领域。 然后,他很快又到了市歌舞团拉提琴;到市文化局创评室,到市文化局艺术科,并任创评室副主任,艺术科科长。 再然后,他任市文化局主管文化艺术业务的副局长。几年以后,他到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主席。 就这样,他在攀枝花文化、文学、艺术领域工作了三十多年。 他既是艺术的创造者,又是艺术的管理者。 他的名字就叫——缪斯中。 二、艺术家缪斯中
缪斯中的文学、艺术创作涉猎的门类不是单一的。 他能用优美的文字,描述形象思维的对象,这就是文学。报告文学,散文,文艺评论,歌词,他都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他能用优美的旋律,记录生活,描述生活,记录生活的千姿百态,描述人生的万千气象,这就是音乐。他作了很多曲,为歌词谱曲,为舞蹈作曲。比如他获奖的歌曲《攀枝花我可爱的家乡》,比如他获奖的儿童歌舞剧《森林的女儿》,都是他的作品。 笔者曾经观看过他为企业文化建设所尽的一次义务作曲并指导排练——在排练现场的景象: 在一家大型企业公司所属的一个厂会议室里,整整齐齐站立着南腔北调的排练的工人,而把这些“南腔北调”的声音统一到一个步调一致的旋律之中的指挥者、教练,就是他,缪斯中。 缪斯中站在这个排练队伍的前面,手势,身姿,眼神,都随着他为这个厂歌所谱曲调的旋律而摆动,而沉静,而飞扬。那动作,十分规范,十分优美,完全吸引了参加排演的工人,完全吸引了参加旁观的人群,也完全吸引了我。 当然,这首厂歌在这个大型企业的厂歌比赛中,也吸引了观众,吸引了评委,获了奖。 他还创作话剧,以舞台、台词、高度的时间统一、高度的场景统一,将生活艺术地再现。获奖话剧《新官上任》(与人合作)就是他的话剧作品之一。 他不仅创作话剧剧本,而且也当过演员:他在读大学二年级时,参与编写歌舞剧、话剧剧本,他还在其中的话剧《大年三十》充当角色。 要说他的音乐才能及其作品,笔者无法把他的音乐旋律传递给读者,只能摘录由他作曲作词的歌曲中的词。比如他创作的《花落 花开》,其词如下: 匆匆走过多梦的岁月/我们分手在落花的季节/握别那一刻暮然一种感觉/你那温柔的目光让人难以拒绝。 收拾起难耐的思念我背上行囊/期待幸福满怀憧憬我来到你身旁/目光依然温柔的你却谈起你未来的新娘/我那娇弱的心倾刻空空荡荡。 告别天边的冷月解脱千千结/人生感悟的超越竟在这一夜/轻松的心情不再有失落的感觉/敞开心菲迎向那花开的季节。 我再引用他描述过去的文字,也许从中你既知道了他对文学、对艺术产生兴趣的渊源,也同时了解了他的文采: “九岁那年读小学四年级,学校组织观看重庆市西南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歌舞剧《果园姐妹》。舞台上如梦如幻的灯光布景、美艳若仙的剧中人物,仿佛天籁般的悦耳动听的音乐,摄人心魄的戏剧悬念,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一个星期六放假回家,寒冬之夜,雨霁的深空泛着兰光,世界是那么静谧,空气是那样清新。远处,忽然飘来一阵柔美而透明的小提琴声,我即刻为之深深吸引,禁不住循着琴声步出小院大门,才知道拉琴的是刚从西师大毕业不久的一位新任音乐老师,琴声便是从小院毗邻的一座小楼里发出的。小楼亮着雪亮的灯,窗户敞开着,空荡荡的房间共鸣极好,从那里飘出的一曲曲优美的琴声竟是如此优美动人,以至于不论是我从事专职演奏之后,抑或是聆听名家演绎作品,均找不到当年的那种听觉感受。我觉得那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为之感动的琴声。或许是因为爱之深切、神往久远而突然不期而至,大有荒漠甘泉、渴极痛饮的酣畅沉醉的感觉。” 也许由于如此的“爱之深切、神往久远”,缪斯中才有高中毕业后报考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师范大学)音乐与汉语言文学系而如愿以偿,才有他从事几十年的文艺工作经历,才有他500多件的文学、音乐、戏剧作品,才有他其中的40多件作品获奖。 当然,也才有他如下的对于艺术的见解: “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即便在偏僻的大山中,也能听到优美的口弦和葫芦丝声。在我们生存的空间里,音乐无时不与我们相伴。音乐为我们的生命增辉,为我们的生活增色。音乐可以抚慰受伤的灵魂,可以沉淀浮燥的情绪。她时时陶冶我们的情操,砥砺我们的意志。” 他在分析了近些年一些成功的音乐作品后说:“不难发现这些成功的作品契合了几条基本要求:一是很好地把握住了时代对于作品的价值取向;二是情感上与老百姓相通;三是充分尊重受众的审美需求。对于歌词的创作要旨,一是言简意赅;二是明白晓畅。曲调讲究一是旋律优美;二是易于上口;三是词曲粘合好;四是首尾、高潮的布局处理得当;五是特色鲜明。” “艺术欣赏是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人们通向艺术殿堂的一条阔路,是拓展我们的艺术视野和胸襟的有效途径。通过欣赏,我们能认识许多无法谋面的大师,鉴赏他们的作品,能获得许多启示,会有许多新的感悟和发现。当我们鉴赏精典作品的时候,可以感知成功者勇于对人们习惯思维和表达方式所作出的突破。而从新锐艺术家的作品中,可以体察到他们的探寻轨迹并发现作品中亮丽矫人之处,以及作品为社会认同与不认同之间的咫尺之别和微妙差异。分析和体味这些差异,突破和成就,我们会从中获益。” “我喜欢创造性劳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这种兴趣变成职业,变成一种责任之后,一件作品经久孕育面世之时,就不仅是一种愉悦一种快感,更多的感受是一次对社会的尽责,是一次对自己良知的镜鉴,是一次艺术探寻路上的全新体验。” 以上这些艺术见解,且不说高深,上乘,至少,从中可以看出一个艺术家的良知,从中可以看出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三、艺术管理者缪斯中
在艺术创作中的成就,是艺术家个人的努力和创作环境相融的结果,是艺术的管理者为艺术家的创作创造环境、开劈道路的结果。缪斯中在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创作中,其创作成果是丰富的(500多件作品),成功的;而他作为一个艺术的管理者——在市文化局主管艺术业务的副局长的岗位上,在市文联主席的岗位上,其体会是深刻的,其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他作为艺术管理者所经历的事太多太多,这里只叙两件事。 其一: 他在任市文化局副局长时,对攀枝花市获得全国大奖的一出戏所做的工作,颇有故事。 当时,1989年秋冬之际,新任市川剧团的团长王渝良和新任川剧团副团长的王汶,找到时任市文化局副局长的缪斯中说:找到了一个基础不错的方言话剧剧本,看是否可以改成川剧搬上舞台。 缪斯中本可以说研究研究再说,但是,他没有这样说。他当夜看完了那个方言话剧剧本,看出了其中的份量,其中的价值,第二天就表态同意改编。王汶本来就是编剧行家,而且也是快手,加之上司如此快速看原剧本,快速作出决策,似乎更快了,一星期后便拿出了一个漂亮的改编剧本。川剧团的人看了剧本都为之兴奋不已,很快便投入排练。有了好的剧本,剧团工作便一通百通,一个月以后,剧目一搬上舞台就反响空前。这出剧的剧名就叫《攀枝花传奇》。 当年年底,《攀枝花传奇》赴省演出,轰动蓉城,圈里圈外,好评如潮。这次赴省演出之前,川剧团有很多困难,其中也有经费上的困难,其中就有缪斯中从中支持、解决。 1990年,国家文化部派员到全国各省遴选于翌年将在江苏扬州举办的全国戏曲现代戏调演的剧目,四川省文化厅当即推荐了攀枝花市川剧团新排的川剧《攀枝花传奇》。文化部官员亲临攀枝花看了这出戏,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第二年,市川剧团终于走出四川赴扬州演出。在扬州的演出盛况空前,演出结束的那一刻,掌声经久不息,其情其景,令缪斯中激动不已,至今不忘。 国家文化部、中国剧协,专门为《攀枝花传奇》召开研讨会,国家顶尖级的专家齐集一堂,对该剧极高评价。 1992年,国家文化部在昆明举办艺术节,指定《攀枝花传奇》为四川省的参演剧目,该剧在昆明大获成功。笔者当时参加了这次艺术节的采访,也观看了这出戏,也为当时这出戏的轰动场面,为这出戏的剧情,颇为激动。 不久,《攀枝花传奇》获得首届文化大奖,为攀枝花争得了荣誉。 从管理者的角度为这出戏费了心血的缪斯中,在回首这个往事时而总结出一条:办剧团必须尊重剧团运作的规律,围绕剧目生产这个中心去开展工作,着眼于演出市场的变化,时刻关注观众的审美需求,不断推出高质量的艺术精品,我们的剧团兴许才能踏出一条路来。 其二: 缪斯中在市文联主席的岗位上,主持了也许是迄今为止的攀枝花最多部书的文学丛书出版工作——攀枝花市建市三十周年文学作品选。 这套丛书共五部,分为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选、散文选、诗歌选、报告文学选。 这套丛书集攀枝花三十年来文学作品之大成,从其量上说来,可算“鸿篇巨著”,工作量之大,事务繁重,除了当时市文联的很多人员的努力外,与作为市文联主席、作为文学艺术的管理者的缪斯中的组织领导,也是分不开的。 缪斯中在攀枝花文化、文学艺术领域工作了三十多年,就是这样以音乐、文学、戏剧为音符,奏出了一个艺术家与管理者的优美、合谐旋律。 人物小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