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情系攀枝花

2006-03-23 11:0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蒙会仙 阅读

 攀枝花市是一座以花命名的移民城市。不论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居民,还是五、六十年代来到这块土地的建设者,不论是远道而来的游人,还是匆匆而行的过客,那一树树盛开的攀枝花都会让人情不自禁地留下火红、热情的记忆。在攀枝花那火红的笑颜里,那曾经轰轰烈烈的奋战场面——推土机在怒吼,挖掘机在咆哮,大卡车在飞奔,泥土在崩塌,万千彩旗在招展,忙忙碌碌的身影,急急促促的口哨声,随风纷扬的尘土……构成了一道永恒的风景线,久久闪亮在大裂谷的史册中。
    这火红的攀枝花,是太阳城给予创造奇迹的人们的献礼。她带给人们许许多多的遐想和憧憬,使热爱她的人魂牵梦绕。远道而来的建设者——一群烈性的男子汉,一堆让军用皮带系紧青春风采的女人把汗水撒在这里,浇灌这一片热土。为了让攀枝花开得更加璀璨,为了攀枝花下的城市、乡村处处是绿色家园,他们忍耐着仅仅只有一个背包,或者故乡一个依着门框的女人——这个关于“家”的概念。他们忍受着烈日的炙烤暴雨的肆虐,他们披星戴月历尽艰辛,“天是罗帐地当床,金沙江是大澡堂,三块石头架口锅,酱油盐巴下干粮,白天棒棒压(抬石头,抬设备),晚上压棒棒(床是木棒拼搭起来的)”,在荒山坡上建起一座座高楼、一座座厂房,架起一道道桥梁……让三国时候诸葛亮笔下的“不毛之地”彻底变成了今日举世闻名的“象牙微雕”钢城。历尽沧桑方知创业难,汗水铸起钢城今日新面貌。创业者爱上了这里的阳光灿烂,爱上了这里的蓝天白云,爱上了这里火红的攀枝花,爱上了这可以考验情感的大裂谷,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从此不愿离去,把这南高原盘成第二故乡,遥望星月畅想未来。
    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一生都怀揣着攀枝花般浓郁的梦想,当他(她)给同事和朋友讲到攀枝花古今的传奇,讲到故乡的城乡经济发展变化——工业发展中钒钛磁铁矿的种种奇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仁和”芒果、“攀西”石榴,米易“春绿”枇杷、攀枝花的吐鲁番——平地镇的葡萄沟……还有旅游文化之地——钢城象牙微雕、二滩电站、米易溶洞、红格温泉、“攀枝花的香格里拉——格萨拉”、“攀枝花旅游文化——中国俚濮彝族第一寨迤沙拉”、“攀枝花的桃花源——务本”、“攀枝花的古文化寻觅——拉  古渡及诸葛营、营盘山”、“古植物观赏——苏铁花,以及独特的苴却砚石……他们已情不自禁地将攀枝花这种艰苦创业精神带出去,把攀枝花独特的文化带到祖国的四面八方,并融入第二故乡那深深的眷恋之情。
    久居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他们对这片土地和攀枝花的挚爱不溢言表。他们在土地上耕耘希望,播种未来。他们拾取攀枝花花瓣做菜肴,拾取木棉花絮缝被袄。一年一度花儿开,一年一度棉桃白,攀枝花已成为人们的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
    这美丽的攀枝花情结,引来了多少千古文人墨客,诸葛亮、徐霞客、杨慎、马可·波罗……又走出了多少文人雅士,刘成东、李舸、吕文秀、钟少曦、宋晓达、沙马、沐吉阿介……       
    也许正是因为这美丽的攀枝花情结,有一位教师曾有几次机遇差点走出去,到成都、到广州工作……但她都舍不下这火红的攀枝花,始终守望着这片美丽的大裂谷。其实这位教师就是我。在这块故土上,攀枝花建市的号角声把我从母亲腹中唤醒,让我与这座年轻的城市一同成长。我犹如一颗小草,拥抱着冬天温暖的阳光,享受着秋日绵绵的小雨,春天与各种灿烂的花儿做伴,夏天在暴雨中尽情沐浴,我觉得生命是如此美妙。
    如今,无论是漫步在攀枝花的百里钢城,还是在二滩电站大坝里飞渡,无论是来到高入云端的保安营机场,还是进入盐边美丽的格萨拉,无论是在米易安宁河边徘徊,还是在金沙江拉  古渡畅想……随处可见那高大挺拔的攀枝花树,春天满树红花笑傲苍穹,欣然怒放,夏日撑起绿荫巨伞高擎云天,秋天捧起绵绵小雨滋润心田,冬日抖落寒霜依然笑脸迎风。它们在为这座美丽的城市而歌唱,四十年的建设,四十年的发展,四十年的沧桑巨变使这片大裂谷已具小康模样,特别是金沙江与雅龙江交汇的两岸,荒滩变成了富有现代化气息的百里钢城,山村农家处处呈现出天人合一的景象,整个大裂谷变成了一个天然的绿色家园。人民走出了贫穷的坑凹,越过了温饱线,正向富裕型小康迈进。火红的攀枝花啊!你是如此娇媚,如此迷人!你是亘古不变的巨人,你是历史的见证,如今你还在枝头翘首期盼,是在期待那硕果累累的金秋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