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用韩语和英语标注的“唐人街”路标,记者走进位于仁川市内的唐人街。这里可以发现一条琳琅满目的充满中国风情的街道。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唐人街,有四五十家中餐馆和出售中国商品的小商店,但大部分都由韩国人经营,华商只占其中的约1/3。
“这里被叫做唐人街还不够资格,”居住在当地的中国人说,“唐人街至少应具备一定规模,表现出中国文化特色,像纽约、旧金山、巴黎等地的。”全球每个大城市几乎都有唐人街,它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是吸引中国投资的重要渠道,而韩国则是全球唯一没有唐人街的国家。 一名当地华人说:“受歧视政策影响,我从20岁离开韩国,在外闯荡了20多年。最近我重回这里。”他表示,促使他回到韩国的另一原因是韩政府对华侨和对中国的政策在改变,而这一改变的最大动力来自韩中建交。 大部分华侨持有中国台湾护照,但在政治立场上又多倾向于中国大陆,这些人正不断增加。他们也可以改换国籍成为韩国人,但相关程序十分复杂。 近几年来,韩国华侨待遇有所改善,但韩国公民和华侨间的各项区别仍存在。比如,由于政府给华侨规定的身份证号码不同于韩国公民,使他们无法在韩国网站注册会员。5月举行地方政府行政长官选举时,所有在韩取得定居权并合法居住3年以上的外国人都首次行使了投票权。而华侨不管在韩居住多少年,依然没选举国会议员的投票权。 一位姓阴的餐馆服务员说:“韩国还是没把我们当成这个社会的成员,这也是最近我同女朋友分手的主要原因。”他失望地说:“华侨在这里找不到体面的职业,只能到餐厅做服务员”。“韩国政府应知道我们华侨在这里已经居住了100多年,我们也履行了纳税等义务”。 建国大学中文系教授杨必胜指出,允许华侨自由地从事商业活动会有利于韩国的经济发展,“我们应鼓励他们利用华侨的身份从事商业活动,因为‘华侨’和‘关系’是同华商交往的两个重要因素。”建立唐人街的必要性日益凸现。从中国大陆来韩国的华侨人数正在不断增加。▲ (摘自8月30日韩国联合通讯社,原题:仁川唐人街与韩国社会的中国人,赵东国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