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到毛泽东晚年的亲信——联络员毛远新,就不能不提一下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也就是毛远新的父亲之于毛泽东的关系。 毛泽民是中国共产党内少有的经济专才,他的实践能力在陈云之上,和林伯渠、吴亮平并称瑞金时代的我党的经济领域中的“三杰”。毛泽民管国家银行和国民经济部以及开采钨矿同广东军阀陈济棠暗渡陈仓保证苏区的供给在党史上是有口皆碑的,只是因为毛泽民牺牲较早,所以,一直以来他的某些事迹还不为人知,特别是后来他化名周彬,和陈潭秋一起主持新疆我党的统战工作,他利用他的特殊身份,仅仅花了三年的时间使得新疆的财政走向平稳,连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都对这位神秘的财政厅副厅长代理厅长表示了足够的兴趣。陈云晚年专门提到毛泽民,他说:“毛泽民同志是一名非常优秀、务实的经济专家,他是我们党不可多得的财政经济领域中的人才。” 更为主要的是,毛泽民是毛泽东很少能够听进去不同意见的人。根据毛泽民的亲属回忆,毛泽东在发脾气的时候,只有毛泽民能够让他息怒,而当毛泽东在宁都会议上被罢黜之后,兄弟二人后来曾经做过一夜的长谈,内容至今无人知晓,只是后来毛泽东自己和毛远志、毛远新说过:“你们的父亲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毛泽东很少对他人谈及自己的亲属以及自己对这些亲属的观感,就是杨开慧也不例外。特别是毛泽东江西下台之后,毛泽民本人没有消极怠工,反而加倍的工作,为在野的毛泽东赢得了一定的声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晚年几次谈及他第一次去长沙求学的时候,是毛泽民卖了家里的猪供他路费,而且,不辞辛苦的挑扁担送毛泽东上路,因为为了给毛泽东、毛泽覃上学,毛泽*****动辍学,成为毛氏兄弟中受教育程度最低的一位,毛泽民的任劳任怨、俯首甘为的精神一直是毛泽东极为称道的。1966年,毛泽东在听取李讷、毛远新的关于北京、哈尔滨红卫兵动向报告的时候,毛泽东说:“现在党内像你 (指的是毛远新)父亲那样以大局为重的人不多了,都是一心要走资产阶级路线的人发号司令。” 毛泽民之被派往新疆其实是毛泽东延安定下的“西进方针”的一个重要步骤,联络盛世才借以争取苏联斯大林的谅解,同时为延安提供一个相对比较具有友好态度的合作伙伴。而派遣毛泽民前去除了发挥毛泽民的经济才干以外(盛世才提出需要经济方面的人才),更为主要的是毛泽民的政治背景。 也就是这一层渊源,毛泽东在众多的子侄中对毛远新历来是另眼看待,规格在李敏之上,而作为一向刻薄的江青也深知毛泽东的脾性,所以,在公开场合下,江青对毛远新总是青眼有加。外界多次有人撰文说江青在后来如何拉拢毛远新,这其实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因为,有资料显示,自从1954年开始,毛泽东先后17次在北戴河办公、开会,毛远新在场的次数在九次之上,和李讷的次数是一样多的。毛泽东对毛远新的看重除了文革之初流传很久的所谓的《毛主席和侄子毛远新》之外,在已经公开出版的《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伟大历史意义》中披露:毛泽东在1970年前后就开始委派毛远新作为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宁地区的“观察员”,而此后陈锡联、曾绍山因为紧跟毛远新获得高速提拔也是事实。其中,陈锡联公开称颂毛远新在辽宁的所谓的革命工作不啻于领导一场新的“辽沈战役”,而陈锡联此举遭到来自黄永胜、吴法宪等人的不满和申斥。 一般意义上说,如果毛泽东坚持的意见,江青是不敢反对的,虽则江青在一些时候甚至在相当时候可以左右毛泽东的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但是,一旦毛泽东认同的人或者事,江青只有服从的道理,这也就是为什么汪东兴等人并非是江青的座上客,反而一直身居显赫的位置的原因所在。所以,毛远新之得宠和毛泽东的培养是密切相关的。 毛泽东曾经亲自问过毛远新的志向,毛远新说:“想负责,负起革命的大责任。”如果,同样的回答放在其他人身上,毛泽东很有可能不以为然,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毛泽东居然首肯毛远新的回答。根据汪东兴的回忆,毛远新为了取悦毛泽东,经常请人写出来一些关于毛泽东著作和列宁著作的心得,自己背诵之后,在毛泽东的读书时间中通过自己的嘴巴讲出来,久而久之,毛泽东竟然得出结论说:“远新还是有一些理论功底的,虽然比不上春桥、文元,但是,比起有些人来还是强的多的。他在基层很有一些宝贵的经验,这又是我们中央的某些老爷们最缺乏的。 在打垮林彪之后,军内一时为空,毛远新以一个党内、军内资历说起来都是比较低的人物,给毛泽东写信公开推荐军队人选。可见,他当时所处的地位的特殊性。1975年9月之后,毛泽东身体状况逐渐走向恶化,毛泽东本人亲自决定,选择毛远新为中央政治局和自己之间的联络员。值得注意的是,这前后正是李讷正式因为身体原因退出政治舞台的时候,身为北京市委书记的李讷无法继续发挥她的特殊身份,留下的真空很快被毛远新填补上来了,而联络员这一十分超越党内政治生活基本准则的制度当时居然获得政治局的一致通过。就此,毛远新取代了邓小平、王洪文、叶剑英等人,成为毛泽东最后两年中的第一要员。 根据李先念等人的回忆,我们可以知道,在1976年开始的历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安排的事项第一件就是由毛远新传达毛泽东的最新最高指示,而所有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被扩大进来的旁听者只能以“聆训“的姿态出现。而后,就是会议主持人表态,如何贯彻主席的指示云云。毛远新自己就曾骄横的说道:“我只要亮出主席的几句讲话就够他们学习一个月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包括既定的接班人华国锋在内,都是仰视毛远新的威权,只有邓小平在1976年三月的由华国锋、汪东兴、张春桥、纪登奎、毛远新组成的帮教小组会议上同毛远新顶撞起来,而这件事直接导致毛远新的此后著名告状和风向问题的出现。 四五事件出来之后,毛远新、陈锡联指挥辽宁,一次逮捕群众680多人,而整个四五事件一共逮捕的总人数也不过是2145人,其中辽宁就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比例。以致于叶剑英说:“天安门还是在北京吧?”毛泽东死后,毛远新被江青以毛泽东生前“伟大谦虚”为名,请求政治局考虑毛远新的中央委员会委员的资格和政治局列席会议的资格,华国锋在叶剑英、汪东兴的支持下回击了江青。此前,华国锋不管是在谁的支持下也是不敢如此公然的对抗来自江青的意见,更不要说是针对联络员毛远新了。 毛远新自从委任为联络员之后,非常跋扈,不仅是华国锋、汪东兴等人忍气吞声,连一贯横行无忌的王洪文都大为不满,他向张春桥等人表示:“他(毛远新)也未免太目中无人了吧,我怎么还是党中央的副主席呢,我当年在工总司的时候,他在哪里呢?”而扶植王洪文起家的张春桥竟然三缄其口,不敢表态。由此可见,就是在四人帮的阵营中,毛远新也是树敌颇多。这位被毛泽东生前多次夸奖的联络员即使不被华国锋等人抓捕,他最后的结局也未必是善终。 陈锡联这个人一直以来被党内成为“双面狐”,一方面是指他在战争年代是一副模样,在建国后期又是一副模样;另一方面是指他此时对某人这样,彼时对某人又是那样。为人相当圆滑、甚至可以说是狡猾。 陈锡联参军的时候还没枪高,他一生最为露脸的是夜袭阳明堡战斗,一举击毁日军飞机24架,成为国共两党两军当时的风云人物,其时,陈锡联才22岁。在我党创建太行山根据地时,陈锡联可谓是厥功甚伟,所以,年仅三十一岁的陈锡联荣膺解放军最年轻的纵队司令员,担负挺进中原的重任。陈锡联指挥战役时胆大心细,处理人际关系时小心谨慎。他的战友评价他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军中很多名将多少都有脾气,而且,有的还是非常暴烈,一语不合,可能就张嘴骂人,至于牢骚满腹的更多,唯独陈锡联等部分人例外,陈锡联在听取上级领导布置工作的时候,除非是事关战局,否则绝少提出异议。因而,不论是上级如刘邓、还是平级如杜义德等都对陈锡联抱有相当好感。 一九五九年,陈锡联调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兼军区党委第二书记,次年,宋任穷在恢复大行政区之后首度出任东北局第一书记兼沈阳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宋任穷是政工干部出身,一路下来几乎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军功可言,在非常讲究战功的年代里,这是一个缺陷。但是,陈锡联对同是上将军衔的宋任穷大加推崇,他对宋在二机部的所作所为高度评价,这让宋非常受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宋任穷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随后,他推荐了陈锡联接任他的军队职务。然而,好景不长,宋任穷很快被打倒,陈锡联却没有受到任何牵连,因为,陈锡联已经攀附上了黄永胜和谢富治。 一九六六年之后,陈锡联官运亨通,成为东北实际的负责人,兼任沈阳部队一把手、辽宁革委会主任兼军管会主任兼省委第一书记。在此期间,他发现了毛远新,以一名上将的名节居然不惜屈尊的侍奉一个年轻人,陈锡联的举动虽然不令人感冒,但是,实在受益不浅,他吹捧毛远新的辽宁工作是新的辽沈战役惹火了黄永胜、吴法宪,但是,却是赢得了毛泽东、江青等人的看重。特别是他始终保持着和谢富治的良好关系,让陈锡联的名字多次上达天听。事实证明,他卫护毛远新的功夫没有白下,他后来的政治行情的不断看涨说明他这一宝压对了。 解决林彪之后,陈锡联很快接替谢富治出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此前,虽然新成立的军委办公会十人成员中没有陈锡联,但是,毛泽东没有忘记他,十大上,陈锡联被毛泽东再度提名为政治局委员候选人。稍后,出任军委常委,主持国防工业工作,四届人大之后,陈锡联又成为副总理,当年谢富治的几样行头都给陈锡联套上了。 邓小平复出主持军委工作之后,陈锡联在四人帮不在场的情况下,多次表示对邓小平的尊重,他说:又能在政委的领导下工作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他和人说这是毛主席、周总理的英明决策。显然,陈锡联的表现让小平感到满意,至少陈锡联没有像王力那样小人得志。然而,当陈锡联获悉毛泽东对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把持国务院、军委不满之后,陈锡联立刻投入到帮助总理认识错误和帮助先念同志端正态度的洪流中去了。 1976年后,毛泽东借口叶剑英“帮倒忙”,“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提升陈锡联主持军委日常工作,陈锡联一时成为军内炙手可热的大人物了。但是,双面狐的陈锡联就此得罪了叶剑英。毛泽东死后不久,叶剑英不顾中央的文件尚未撤销,立刻出来会见外宾,表态自己仍然主管军队,军委办公厅在问及送文件的规格时,陈锡联苦笑的说:还是给叶帅先看吧。1973年之后,陈锡联秉承毛泽东的意思,整顿北京军区、北京卫戍区,大力清洗原来的部众,其中消除了郑维山、聂荣臻的双重势力,也因此得罪了聂荣臻。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陈锡联的“西山事件”的出笼。在叶剑英等人的压力之下,陈锡联铤而走险,最后把宝压在了华国锋的身上,结果证明,他这次真的错了。 1978年之后,陈锡联请假检讨,1979年分别在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北京卫戍区、炮兵总部等地给陈锡联提意见,陈锡联到会检查,据说相当沉痛、深刻。当时只有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傅崇碧将军和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将军在会上客观的评价了陈锡联,指出了他的缺点的同时,也说他战功显赫,没有上四人帮的贼船,而这番话的来由则是杨余傅事件之后,傅崇碧被贬沈阳军区时,陈锡联对傅崇碧的照顾和李德生黯然下野之后陈锡联对他的关怀。 宋任穷复出以后,出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陈锡联重投门下,所以,在宋任穷的不断关照下,陈锡联恢复了和老领导小平等人的关系,1982年和1987年两度当选中顾委常委,继续享受政治局委员的一切待遇。特别是叶剑英去世之后,陈锡联抛头露面的机会不断增加。特别是得到了军委主要领导对他前半生的高度肯定,这在汪东兴、纪登奎、吴德、陈锡联四人小集团中是绝无仅有的。 |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