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的回答让人吃惊,有打骂的,有不管不问的,有极少关心的,真正关心子女学习,教育方式对头的很少,难怪有些学生在学校里“劣迹斑斑”了。 但孩子还是希望父母能关心他们的学习的,有学生在对家庭的要求中写到:他们能看我写作业,告诉我作业的错误。还有写着:请他们不要打骂我,因为好学习是打不出来的。 “这些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大多不好,有些孩子只跟着父亲或母亲生活,而对子女教育是父母双方的责任,教育功能的欠缺和父母忙于生计疏于管教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很大影响,但这些一时也很难改变。” 另外,一些家庭的变故,也让这些学生失去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成绩大多一塌糊涂。"长期缺少家庭关爱会给孩子的性格形成带来极大的影响,使孩子在群体中容易与他人比较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成为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于主任这样总结,“我们接下来会请心理学专家来对家长和孩子分别进行心理辅导讲座,并持续开展相关活动,对此我们已经制定了具体的活动方案,希望能对这些学生有实际的帮助”。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单亲家庭俱乐部 “单亲家庭俱乐部”:疼爱已经受伤的孩子 核心提示:因为一份触目惊心的调查,七里河的老师们成立了“单亲家庭俱乐部”,这个在全国学校都很少见的关爱组织,为的是“让单亲孩子重新拥有他们本该拥有的幸福”,以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待本就已受伤的孩子。 小廖的故事 不知为什么, 刚转来的五年级学生小廖,每周总有好几天不上课,还经常无缘无故发高烧。 老师以为她生病了,就带她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可是一切正常。 但小廖并不认为自己的情况有什么异常,也不担心,却一直说“我要去找我的亲爸。” 老师从小廖现在的爸爸——小廖的继父那儿了解到,小廖两岁时她的爸爸妈妈离婚,随后妈妈带着她嫁给了现在的爸爸。但不久前,小廖妈妈又结束了自己的第二次婚姻,把她抛给了继父。 小廖在学校显得很内向,不喜欢主动跟其他孩子说话,下课就一个人在角落里发呆,班里老师注意到了她的特殊。 后来,学校其他班的班主任也发现了相似的情况,不少学生平时不爱做作业,上课老爱走神,学习成绩差,还有的整天待在网吧……细心的老师做了统计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单亲家庭。 "由于父母离婚前后的糟糕表现和家庭的不完整,单亲家庭的孩子很难享受到健全的家庭教育和父母的两份无法替代的爱,他们就会有反常的表现,比如逃学、自闭等。"七里河小学的于瑞华老师这样说。 "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健康成长",既是校长又兼代课老师的闫丽婷告诉记者,"我们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学校里的单亲家庭俱乐部 于是, 闫校长就发动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先对全校学生做了全面摸底,然后做了上述题为"对特殊家庭学生情况的调查",结果很让人吃惊,全校学生中单亲家庭学生占了4.6%。 在闫校长的带动下,学校逐渐有了要成立一个组织的想法。 老师们详细统计了这36名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特征和学习情况,之后建立了学生档案,今年4月16日,全国第一个学校里的"单亲家庭俱乐部"在七里河小学正式成立。 七里河小学面积不算太大,4470平方米左右,共有17个教学班。处在郑州市区和乡村的交界处,这里流动人口比较多,它是一个典型的都市村庄的村办学校。 "一个村办小学能有这种意识,并且付诸了行动,很难得!"郑州市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悦玲这样评价七里河小学。 俱乐部刚刚成立,各项活动还没有全面展开,但七里河小学有他们的美好设想。 “我们近期正在同市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管理中心联系,让他们来给学校的老师、学生家长和单亲孩子做两次讲座,我们想通过这两次讲座,让单亲爸爸(妈妈)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同时也让孩子正确认识父母的离异行为”,闫丽婷校长告诉记者。 这只是俱乐部走出的第一步,即从心理上疏导家长、孩子,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毕竟,小学是打开孩子心灵的最好阶段,我们要充分抓住这次机会。” 进了学校,老师就要负起责任 老师:"进了学校,我们就要负起责任" 除了这些,学校还准备了很多其他的活动。 单亲家庭子女得到家庭的爱是残缺的,当他们看到其他孩子被很多"爱"包围着,既羡慕又自卑,渴望得到爱的关心,基于这样的考虑,学校准备让“老师和单亲学生结对子、交朋友”。 闫丽婷校长、于瑞华主任、辅导员荆艳娟组成了"三人领导小组",全校28个老师是“主力队员”,这样36个单亲学生就可以一一跟每个老师结成"对子","我们基本上能保证一个学生一个老师,同时,老师跟学生可以共同拟定帮辅计划、谈心、一起祝贺生日等,我们要用我们的爱来弥补孩子残缺的心"闫校长说。 "单亲家庭的孩子渴望父母的爱,但是由于父母的离异,很多话他们又不原意跟家长说。所以我们就准备了亲子活动,主动开导孩子,让他们和家长面对面交流,这样希望能促进他们之间的感情,减少隔阂。"于瑞华主任告诉记者。 对话沙龙、社会公益活动…… 这些都是俱乐部将来要举行的活动。 "我们感觉意义非常大,孩子幼小的心灵是很脆弱的,不及时引导,他们可能会走上歧路。而我们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安慰和鼓励,也许就能改变他的人生。"闫丽婷校长郑重地说。 "当然,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但是既然孩子进了我们学校,我们就要负起老师应有的责任","今年是36个,也许明年会更多,但我们能帮助几个人,引导了几个孩子,就是几个。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减少迷茫的单亲孩子,让他们重新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我们相信成效会有的。"俱乐部的主要负责人于瑞华满怀信心。 专家:温馨的家庭才是孩子最渴望的 “学校所作的只是弥补性的努力,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回到家里,如果父母一点都不管,孩子无论如何是学不好的,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共同结合,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七里河小学的老师们表达了他们的建议。 市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悦玲这样告诉记者,"其实这些孩子在学校迷恋网吧、不思学习、吵嘴打架、损坏公物等,虽经老师多次教育仍不改的,主要还是家庭的破裂在他们幼小心灵造成的阴影所造成的,家长双方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管理中心的专家还给父母提出了更适用的建议,"离异的父母双方更应该从情感上关爱孩子,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父母由于离婚造成的消极的、负性的挫败感,更不能影响到下一代,千万不要把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 赵悦玲主任还这样建议,"父母应该有正确的婚恋观","在一定程度上,离婚是社会的进步,因为这说明人们更注重自己的情感体验,更注重自我感受","但夫妻双方不能一生气、一赌气就离婚,应该在做出决定之前冷静、理性的思考思考,一旦离了婚,对孩子无形中已经造成了伤害"。 "如果真的过不下去了,也要提前给孩子"吹吹风。"赵主任这样建议。她举了个例子,一个16岁的女孩,父母在家里总是吵架,有一天她忍不住了就说"吵什么吵,你们两个干脆离婚吧!"可是没过多久,当她母亲直接到学校告诉她,"我跟你爸爸离婚了"当时她一下子就晕了,整整哭了四节课,后来就一直是精神恍惚的样子。"如果父母提前给这个孩子吹吹风,也许女孩的情况会好些,毕竟孩子还是有一定承受能力的。" 链接: 据资料显示,郑州市近年来的离婚率一直在攀升,2006年已经接近20%。 离婚率的攀升,使得单亲家庭大幅度的增加,由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萨拉·麦克拉纳汉主持的一项社会调查揭示,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失学比率是双亲家庭的2倍,单亲家庭的女孩儿早孕的比率是双亲家庭的2.5倍。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少幸福感要比别的孩子弱。(文中学生均为化名)晚报记者/ 游晓鹏 宋振科 实习生 宋会平 田栋梁 |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