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资源

攀枝花市钒钛产业发展规模预测分析(2)

2009-02-23 20:3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综合 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目前世界钛材市场已经开始走出低谷,开始新一轮增长。从主要应用领域发展情况预计,2010年全球钛材需求量可望达到10万吨/年,其中40%用于航空、40%用于一般工业、20%为新应用领域,钛材市场将会改变长期以来依靠航空业的局面,到2020年,全球钛材需求量预计可达到13万吨。我国2010年钛材需求量预计为2万吨,海绵钛需求量预计为3万吨以上;到2020年,钛材需求量预计为4~5万吨,海绵钛需求量预计为5万吨以上。

二、国内钒钛产业发展现状及规模增长预测

    (一) 现有钒产业的主要产品及规模预测

    1.国内钒产业主要产品及规模

    2007年,攀钢与承钢分别生产钒制品15000吨、8000吨,两家公司的钒制品占据了国内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具有独特的钒资源优势和较强的生产研发能力,在国内钒产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产品主要是钒渣、钒氧化物(V2O5、V2O3)、钒氮合金、钒铁等。攀钢钢钒与承德钒钛在2007年6月共同在北京组建国内最大的钒业贸易公司--攀承钒业贸易有限公司,国内惟一的两家坐拥钒矿资源的企业共同出资2亿元注册资金,由攀钢钢钒主导今后二者所有的钒产品在国内以及国外市场的销售。通过销售渠道的整合,中国拥有了世界接近1/4的产能,这样避免了Evraz钢厂的一家垄断,这也许是中国在国际钒业舞台上重要的一笔。

    2. 主要钒产品的供需情况

表五    2006-2007年7月钒产品出口统计

    从表五和表六可以看出,2007年国家实施一系列的出口政策对钒市整体影响比较大,国内的钒铁出口逐渐减少,五氧化二钒的出口逐渐扩大。但总的看来,价格趋于理性而稳定,市场供需比较旺盛。

表六    2006-2007年9月国内钒品价格走势

    3. 钒主要应用领域的规模增长预测

    目前我国钒产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钢铁工业中钒消耗强度仅为20~25公斤/1000吨钢左右,预计未来几年我国钢铁工业中钒消耗强度将逐渐增加到30~35公斤/1000吨钢的水平,并将加速向50公斤/1000吨钢的世界水平靠拢。这意味着仅满足钢铁工业的消耗一项,钒产品每年就必须增加产量30%以上,预计至2009年我国钒产品的供求缺口将达到26300吨。因此,我国钒产品的发展前景广阔。

[NextPage]

 (二)  主要钛产品及市场预测

    1. 国内主要钛产品产量

    2007年我国海绵钛产量45200吨,一举超过日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跃居世界第一。 2007年我国钛材产量23640吨,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三,低于美国和俄罗斯。2007年我国还生产了约1500吨钛粉。

    表七    2000-2007年我国历年海绵钛和钛材产量(单位:年、吨)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海绵钛

1905

2468

3328

4112

4809

9511

18037

45200

钛材

2233

4720

5482

7080

9292

10135

12807

23640

    2007年净出口海绵钛4450吨,净出口钛材4083吨,首次实现了海绵钛和钛材的双双净出口。

    2. 钛白粉市场预测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对钛白粉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加大,高档金红石型钛白的需求增长将更快。预测2010年钛白粉的需求量为110万吨,其中锐钛型钛白粉需求量为33万吨,占总需求量的30%,金红石钛白粉需求量为77万吨,占70%。在110万吨钛白粉需求量中,预计用于涂料、塑料、造纸、油墨和其他方面的钛白粉数量分别为66万吨、22万吨、6万吨、6万吨和10万吨。

    3.钛精矿市场预测

    钛白需求增长,刺激钛白产能扩张和产量增长,带动对钛矿需求量激增。据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分中心统计, 2007年国内钛白粉厂家总产能约110万吨左右,年总产量超过83万吨左右,按照2.6吨钛矿生产1吨钛白粉计算,2007年国内用于钛白生产的钛矿需求总量约在220万吨左右。

    钛渣产能增加很快,对钛矿需求增加。由于近年海绵钛行业市场看好,四氯化钛走俏,加之酸溶渣已有一定的市场,带动钛渣项目在建和拟建增多。目前川滇两省钛渣生产企业已超过25家,攀枝花有5家,云南有18家,四川省其他地区还有2家,现总产能已超过17万吨。到2010年,国内钛白粉生产对钛矿需求将超过286万吨(含用于生产钛白的钛渣),加之生产海绵钛耗用的钛矿量,预计届时国内对钛矿的需求将超过290万吨。

    4. 钛渣市场预测

    (1) 钛渣市场需求情况

    当前,由于使用钛渣生产成本太高和环保压力不够紧迫的因素,酸溶性钛渣的市场还未完全成形,现仅有山东东佳集团金虹公司及攀枝花鼎星钛业全用钛渣,其总用量在9万吨以内。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加及钛矿资源的持续短缺,将有许多钛白生产企业(占总产能20%)部分改用钛渣。预计到2010年,若有20%的钛白粉产能改用酸溶性钛渣(TiO2品位在72~80%)的需求量将从现在的10万吨/年,提高到35万吨/年。

    氯化法钛白目前仅攀锦钛业一家,年用渣量在4万吨以内,但未来几年,氯化法钛白用钛渣将呈显著增长态势。据资料介绍,杜邦在东营有20万吨/年的氯化法钛白项目将在2010年前投产,云冶新立公司已有规划建设6万t/a氯化法钛白生产线。因此,预计到2010年氯化法钛白用钛渣量将超过30万吨。

    未来几年,海绵钛用渣量也将有显著提高。2010年中国将形成年产10万吨海绵钛的能力,而中国届时对海绵钛的需求将在3万吨/每年左右。总之,到2010年钛渣市场容量很大,需求总量将超过70万吨,前景看好。

[NextPage]

 (2) 钛渣市场供应情况

    钛渣生产和供应的主要区域来自四川、云南两省。川滇两省钛渣生产企业已超过25家,攀枝花有5家,云南有18家,四川省其他地区还有2家。现总产能已超过17万吨,2006年的产量预计为6~7万吨,2007年达到13万吨。除川滇两省外,承德、遵义还有少量的钛渣生产,其总产能在3万吨以内。预计到2010年,国内将形成钛渣总产能30万吨,不足部分只能由进口国外钛渣解决。

    5. 钛材市场预测

    全球钛材以其优异的性能和生产能力的扩大,正逐渐从军工领域向石油化工设备、海洋平台、电力设备、高档消费品等工业和民用领域发展。钛材的最终用途比重已由70年代末军品占80%以上渐变为目前民用品占85%以上的格局。2005年世界钛材生产量为8万吨,国内钛材生产量为1万吨,占世界的8%。国际钛协会预测,如果价格维持现状,未来10年国际钛材用量将为10万吨,如果生产钛的各阶段都降低成本25%~50%,则钛材用量将达到25万吨。近年来,国内钛材用量增长速度较快,预计未来五年国内钛材年需求量为2万吨左右。

    三、攀枝花现有钒钛产业发展的规模及增长预测

    (一)  现有钒钛产业相关产品产量

    1. 现有产能规模

    钒产业方面:拥有年产钒渣26.5万吨、五氧化二钒2.4万吨、钒氮合金2500吨、钒铁(包括高钒铁和中钒铁)1.25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钒制品生产基地,能够生产钒渣、五氧化二钒、三氧化二钒、中钒铁(FeV50)、高钒铁(FeV80)、钒氮合金等全系列的冶金用钒制品。钛产业方面:已形成年产钛精矿100万吨、钛渣14.55万吨(其中氯化法高钛渣4.75万吨)、钛白粉9万吨、海绵钛5000吨的生产能力。

    2. 现有产品及产量

    2007年攀枝花市钒钛产业产值51.1亿元,含钒钛钢铁的产值约56亿元,钒钛产业直接产生的产值已达107亿元左右,约占工业总产值的21%。

    在钒产业上,攀枝花市从事钒制品生产的企业已达到15家。钒产业已形成了钒渣、钒氧化物(V2O5、V2O3)、钒氮合金、钒铁(FeV80、 FeV50)等系列产品。2007年生产钒渣20.05万吨、V2O55226吨、V2O35636吨、钒铁12700 吨、钒氮合金1800吨,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攀枝花已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钒产品生产基地,所产钒原料(V2O5)约占全国的74%左右,占世界18%。

    在钛产业上,攀枝花共有涉钛企业74家,已形成钛精矿、钛渣(高钛渣、酸溶渣)、钛白粉、钛铁、海绵钛等系列产品。2007年共生产钛精矿80万吨、高钛渣 6.48万吨、钛白粉 6.48万吨,纳米TiO2 40吨、钛铁2000吨,海绵钛65吨,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

    (二) 未来影响攀枝花钒钛产业发展重要因素

    1.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对于攀枝花市钒钛产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2006-2007年国家出台的出口退税政策对钒产业的影响最大的,起初是2006年1月1日钒铁出口退税取消,再是2006年11月1日钒铁出口增加10%的关税,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出口许可证制度,最后是2007年7月1日起五氧化二钒出口退税取消。一系列的出口政策对钒市整体影响较大,攀枝花的钒铁出口逐渐减少,五氧化二钒的出口逐渐扩大。在钛方面国家对硫酸法钛白的生产逐步实施限制,鼓励发展氯化法钛白等。总的来看,国家积极推行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势必将钒钛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