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大都面临着城市转型的考验。这正是“因钢铁而兴,以钢铁产业为傲”,而钢铁产业竞争力正在遭到削弱的攀枝花面临的现实。
面对单一的产业结构已不能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变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的现实,攀枝花市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积极探索产业、城市双转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打造新的发展优势,以提升攀枝花的整体竞争力,增强攀枝花对周边地区的聚集力、辐射力,给同类型城市的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延长资源型产业链,做大做强传统资源型产业。同时,依托相应资源,“未雨绸缪地积极发展水电、生物质能源、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推动钢铁经济向钒钛经济跨越;促进国企、地方经济和民营经济竞相发展;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第三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城市向综合性方向转型,找到了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和进一步带动区域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 启示二,改变“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环境恶劣的状况,增大发展环境空间。攀枝花通过环保人民战争,摘掉了“中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的帽子,为攀枝花今后的发展、也为四川建设西部经济高地争取到了更大的环境容量和空间。 启示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推动资源型城市的科学转型,要把着力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攀枝花以“三创”为载体,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积极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建设适宜人居城市。从保障最广大社会成员的生存需求出发,解决好了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转型中做到了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坚持服务于人的实践,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中,攀枝花依托原有资源以延伸钒钛资源产业链为重点,打造世界级的钒钛产业集群;依托再生资源优势开发新能源产业;依托气候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依托环境优势挖掘旅游资源,发展阳光度假、生态旅游;依托地处川滇交界的区位优势,即将通车和建设的西攀、攀昆高速公路,成昆高速铁路,在打通制约攀枝花交通发展“瓶颈”的同时,积极筹划将攀枝花倾力打造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方面的区域性中心,抢占区域经济、科技、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制高点。这些积极思考与实践还启示我们,只要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什么样的难题都能破解。 (原载2009年4月28日《人民日报》1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