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资源

中国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或以成品油为鉴

2009-09-07 11:0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综合 阅读

 日前,中国发改委最终上调成品油价格打消了市场对政府是否将继续遵循成品油价格机制的疑虑,但中国政府在进行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时可能会选择降低一些透明度。

    分析师们称,由于过多地公布了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细节,助长了零售商扭曲市场的投机行为,政府给自己留下的回旋空间非常有限。根据成品油定价机制,当作为参考的一篮子原油移动平均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的变化幅度超过4%时,国家发改委将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国际能源署(IEA)在其最新发布的全球石油市场报告中称,这一细节令零售商在预计成品油价格将走高时进行囤积。IEA称,中国政府因此而面临一个难题:如何在整治这种加剧价格周期性波动行为的同时,又能保持对于放开成品油价格的积极推动作用。

  成品油定价机制透明度过高也限制了政府因政治因素而暂缓调整油价的余地。国家发改委8月27日发布公告,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在10月初建国6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前稳定重要的大宗商品价格。但就在4天之后,国家发改委否认了国内一家媒体有关在经济企稳回升之际,国家将尽量减少成品油调价频率的报导。

  汽、柴油价格上调给了国家发改委以一定的回旋空间。原油价格几周以来一直在70美元/桶附近的狭窄区间波动,因此短时间内发改委不需要再次调整国内成品油价。但是,如果原油价格超过80美元/桶,或者通货膨胀突然加剧,可能会令国家发改委是否继续遵循成品油价格机制面临重大考验。不过这两种情况近期都不太可能出现。

  王傲超称,预计国家发改委今后在进行能源价格改革决策时,将参考今年推行成品油价格机制的经验。他称,中国的成品油价格机制过于透明,较容易助长囤积行为。当中国政府展开天然气和电力价格与国际接轨的动作时,将参考从成品油价格改革中获得的经验教训。政府官员此前已经暗示,将可能在2009年内进行天然气价格改革。

    进行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时间已经非常紧迫,因为中国已经开始大规模地进口天然气,无论是通过船舶进口液化天然气,还是通过跨境管道从中亚进口。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月将根据一项长期合同接收首批液化天然气,该合同是在天然气价格接近周期最高点时签署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销售这些天然气方面已经面临困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