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来海绵钛的紧缺,造成了2005年海绵钛业的巨大投资热情。 就已掌握的数据来看,很多企业正在计划上海绵钛项目或正在上海绵钛建设项目。 如果这些项目全部成功,2010年中国将形成年产10万吨海绵钛的能力,而中国届时对海绵钛的需求将在3万吨/每年左右。因此,这些新的投资是有很大的市场风险的。 新一轮的扩建再建项目方兴未艾 遵义钛厂是目前中国技术最完备、规模最大的海绵钛厂,现有年产万吨的能力。计划2008年形成年产2万吨海绵钛的能力,2012年形成年产3万吨海绵钛的能力。 抚顺钛厂目前具有年产2000吨海绵钛的能力,新的扩产项目进展顺利,预计2006年中实现年产5000吨海绵钛的能力,计划2010年前达到年产万吨的水平。 天津天泰公司目前具有年产1.4万吨精TiCl4能力,现正在进行海绵钛的还原蒸馏试验,计划2006年底形成年产3000吨海绵钛的能力,2010年前形成万吨海绵钛的年产能。 辽宁朝阳百盛公司现已具有1000吨海绵钛的还原蒸馏的能力(不具有氯化、精制、镁电解生产工序),计划2010年达到万吨的海绵钛生产能力。 另外,现在正在兴建海绵钛生产能力的公司有唐山天赫钛业有限公司(计划2010年达到年产2万吨的能力)、洛阳双瑞万基钛业有限公司(计划2010年达到万吨的年产能),遵义东方公司(计划2010年达到万吨的年产能),攀枝花中成钛业(计划2010年达到万吨的年产能)。 从遵义钛厂和抚顺钛厂现在的生产技术来看,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其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稳定,也曾经经历过漫长的攻关过程,因此,新建海绵钛项目,是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的。 万吨级海绵钛生产技术急待完善、稳定和提高 由于市场需求的拉动,近几年将是中国海绵钛业发展的最佳时机,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遵义钛厂产能是已经上去了,产量也接近万吨级的产能,但是有些关键技术还不稳定,不完善。比如ф2.4m大型沸腾氯化炉的生产效率还没有达标,尾气的处理也还没有达标,有机物除钒的生产技术还没有过关,8吨大型还蒸炉的硬芯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还有氯化、精制工序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环保的三废治理技术都需要继续攻关等等。只有解决了这些技术问题,中国才可能变成钛工业强国,才可能从根本上满足对海绵钛的全面需求。 海绵钛的投资有过热倾向 目前,中国海绵钛业最现实、最突出的问题是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即使是遵义钛厂和抚顺钛厂满负荷生产并紧急扩能也会在2006年内有一定的供应缺口。因此,吸引一些资金投入到海绵钛项目的建设上是很正常的。但是,拟上或正在上海绵钛项目的企业在15家以上,计划新上产能超过10万吨,大有在全国各地全面开花的架式。这些投资人可能低估了海绵钛的市场风险,可能低估了海绵钛生产的技术风险,更可能忽视了海绵钛生产可能造成三废难于治理的环境风险。海绵钛新建项目要上,但应谨慎,应少而精,应规避上述三大风险,是投资人应取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