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白粉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由于其化学性能稳定,具有高折射率和理想的粒度分布,因此以其良好的遮盖力、着色力广泛应用于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的许多领域,如涂料、油墨、塑料、橡胶、纸张、陶瓷和合成纤维等,并且在各工业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近些年来,中国钛白粉产业的发展比较迅猛,钛白市场上活跃的交易气氛曾持续了10余年,直到2008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到来之后才慢慢走向疲软。如今随着经济暖流的逐渐到来,国内的钛白消费市场也跟着开始升温,许多新兴市场得到了高效的开拓,消费水平逐步提高。 钛白粉人均消费量是衡量某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该国家市场潜力的有力依据。在全球工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钛白粉的需求量往往比较大,譬如美国目前的钛白粉年人均消费量为3.6kg,西欧发达国家也达到人均3kg左右的消费标准,这个数字在很多国家是达不到的。就我国而言,前几年人均钛白粉消费量仅为0.95kg,只达到美国人均钛白粉消费量的26%以及西欧部分国家人均钛白产品消费标准的32%;甚至就与亚太国家比较而言,中国的钛白粉消费水平也只能算中等偏下标准。更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中国人口按13.3亿来计算,每人每年消费3.6kg钛白粉的话,中国达到世界发达水平之后,对钛白粉的需求量将达520万t,而目前,离这个数字还有差不多400万t的缺口。由此不难看出,国内所有钛白粉企业满负荷的状态下生产出来的钛白粉量也满足不了经济复苏之后国内钛白粉的需求量,因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国内钛白粉的需求量将有较大幅度增长的潜力。另有一份专业报告指出,对于有13.3亿人口的中国而言,2008年钛白粉的消费量为124万t,平均每人仅消耗了0.93kg。正因为当前我国人均钛白粉消费量过于偏小,我国钛白市场尚有巨大的消费空间,在最近20年内,中国的钛白粉市场将以飞快的速度发展。面对巨大的中国市场,同时再加上现在钛白粉在中国市场已经出现了回暖的迹象,所以,国外钛白粉企业乃至全球钛白粉企业都竞相来中国争取这块大的蛋糕。杜邦、石原等国际钛白巨头纷纷向中国转移生产基地以及销售市场的举措就是有力实证。 一、国内钛白粉的高端市场"鸠占鹊巢" 钛白粉在多个工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市场巨大的发展中国家,钛白粉产业的兴衰成败一直牵动着业界的神经。在国内,自产的高档次钛白产品严重紧缺,高端钛白市场尽处充斥着外来商品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长期以来,国内的绝大多数钛白产品因质量、性能等原因而拥挤在低端市场,中高端市场很少涉入,这种现状让业界人士担忧,同时也给他们一个误解,那就是国内没有高端产品。这种认识就显得有些偏颇。其实,早在一年前,攀钢集团重庆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攀渝钛业)生产的金红石钛白粉R-298产品,经国内权威质量检验机构检测,其质量指标和应用性能均达到进口中档钛白粉的水平。随后,该产品的质量随着科技攻关的突破而逐步提升,市场推广工作也得以全面展开。R-298是攀渝钛业进行产品升级攻关,开发生产的新一代通用型金红石钛白粉。该产品采用了先进的色相、粒径控制技术和氧化锆、氧化铝无机包膜工艺,具有易分散、白度好、亮度高、遮盖力强、高耐候性等特性,适用于涂料、油墨等领域,也可用于塑料着色。此产品一经问世,就打入了国内中高端市场,给其他准备开发高端钛白产品的生产商鼓了一口气。此外,四川龙蟒和江西添光等钛白公司目前也在致力于金红石型高端钛白产品的开发,且规模日渐扩大,不过从整体来看,能跨过高端门槛的钛白生产企业还是寥寥无几。 近年来,我国钛白粉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但由于技术和设备跟不上趟,生产不够规范,盲目扩大产能,钛白产量是大幅度攀升了,但是高端产品却依然严重欠缺。这些年,我国钛白粉行业低水平盲目扩大产能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严重隐患,大量低端产品充斥市场导致企业相互间的价格打压,企业在损失利润的同时在国际市场上遭受频繁的反倾销调查。韩国于2006年7月起对我国生产的钛白粉实施为期3年的反倾销关税,原因是我国在向韩出口钛白粉有倾销行为,使其本国相关企业遭受损失;2008年7月份,我国钛白粉遭印度反倾销调查……我们钛白产品在国内低端市场严重过剩,本想到国外低端市场消化库存,但还是遭遇障碍。我国在大量出口钛白粉的同时,高端产品却大量依赖进口,国内高端市场很少见到国产钛白品牌的身影。据一份业内分析报告透露,国内的高端市场中,我国钛白生产商占据的份额还不到20%,绝大部分被杜邦、美礼联、科美基等国外氯化法钛白生产商占据。 国内钛白产品因质量、性能等方面的弱势,其身价与洋品牌也不可同日而语。在产品价格方面,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有较大差别,最主要的原因是低档的普通锐钛型产品产量比例过大,而相对高档的专用型锐钛型产品和金红石型产品因品质较低,所以还无法与进口同类产品相抗衡。前段时间,国内部分锐钛型钛白产品经过一定幅度的提价,其价位与进口同类产品仍有5000-6000元的差距,而硫酸法金红石型产品提价后比国外同类产品价位低4000-5000元。从产品品质价格比方面看,国产金红石型产品仍有较大提价空间。目前,国产钛白产品的整体价格比进口产品(不含化纤消光专用品种)低5000-8000元,缩小这个差距的关键是提高产品品质和档次。目前,国产金红石钛白粉新品R-298的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据说达到了石原R930的国际水准,R-298与国外同类高端产品的差价也拉到了5000以内,成为业界钛白产品提升档次的新“路标”。然而,国内钛白市场的现状告诉我们还不能过早乐观,中国高端钛白粉质量上欲与洋品牌一比高下尚需许多时日。国内钛白市场,本应由我们的钛白企业来主导经营,而现在,我们却很遗憾地看到,国内高端钛白市场上,国产钛白品牌基本上无立足之地,取而代之的是全球十大钛白巨头的洋品牌,笔者认为,此种“鸠占鹊巢”的现状理应成为国内钛白行业发力一击的重要依据。 二、推广先进工艺以改变钛白消费市场结构 据专业人士分析指出,低档钛白粉的应用领域很大,但是由于潜在的消费市场尚未打开,当前国内低档钛白粉产品表面上供过于求;而高档钛白粉产品,我国能够自行生产并达到标准的比较少,绝大多数依赖进口,但进口的数量往往跟不上需求量,这类钛白粉在我国钛白市场上存在着明显的“弱不禁风”。此外,纳米钛白粉等专用、高科技型钛白粉的市场空间极为巨大,在汽车工业及诸多领域都显示出美好的发展前景,是一种用量虽小但附加值甚高的超精细化工原料,但是这类专用型钛白粉因生产技术复杂,产量一般较小,消费市场上存在的空缺比其他钛白粉还要大。 由于金红石型钛白粉比锐钛型钛白粉有着明显的优异性能,目前市场上消费最多的是金红石型钛白粉,而我国这几年来锐钛型钛白产品产能严重过剩,但是金红石型钛白粉特别是高档、专用型金红石产品紧缺。虽然经过一段时期的行业结构调整后,国内金红石型钛白产品总的发展态势趋向良好、高档的金红石型产品生产能力也在逐渐增加、进口相对有所减少、产品质量取得一些进步、可以满足下游行业的一般需求,不过,长期存在的问题依然是产品品质不够稳定,高档、专用型产品贫乏。因而,我们需要在稳定和改善产品品质、满足市场需求方面多下点功夫,在品质提高的基础上开发专用型产品以拓展市场。 纵观我国钛白市场消费的特点以及各个应用行业发展的态势,我国的钛白消费市场将迅速扩大,而潜在的消费空间会陆续得以开拓,许多业内人士乐观地认为,在未来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钛白粉市场的消费状况会保持着旺盛的势头。近两年来,国内多家比较大的钛业公司在筹备上马氯化法钛白项目,其中云南一家钛业公司的氯化法项目即将投产。这些新兴的项目一旦陆续投产,会给国内钛白市场的产品结构带来哪些变化呢?氯化法工艺在我国的推广是否顺利呢?此类话题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 氯化法工艺与硫酸法工艺都能生产金红石型钛白粉,但是氯化法工艺生产的钛白粉白度、有害杂质含量、特别是半成品的稳定性都优于硫酸法。另外,氯化法经济规模的装置稳定运行,其成本也会低于硫酸法。更主要的是,在国内高端钛白市场上,绝大部分产品是由氯化法工艺生产的。然而,我国目前使用氯化法钛白工艺的只有锦州钛业一家,正准备投产的也不过两三家,最新工艺的运用范围显然较小,国内钛白企业若想在高端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位置,有待推广先进的氯化法工艺。 [NextPage] 前段时间,关于云南6万t/a氯化法钛白项目即将投产的消息在业界荡起不小的波澜,有人认为,该项目上马的时机尚不成熟,是一种冒险投资,不值得称道;而有的认为,该项目在业界具有里程碑意义,其投产正合时宜。对此,中涂协钛白分会专家组成员、中信锦州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刘长河先生表示,云南氯化法钛白项目一旦投产,氯化法工艺作为先进的产业技术路线会逐渐被广泛认识和得到更大发展,同时,它将引领钛白行业在发展中更多地选择氯化法钛白工艺技术以调整工艺路线,使同行企业树立建设大型装置的决心和信心。虽然,云南氯化法钛白项目投产、达产还有一段艰难路程要走,要完成目标并非易事,不过,一旦该项目实现引进合同目标,将会在国内钛白粉市场产生很大影响,到时就可以大量推出高档钛白产品满足市场,既有利于实现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还能加速实现产品结构的调整,使更多的国产金红石型钛白产品出现在国内外高端市场上。 另据专业人士介绍,氯化法如果在我国得到大力发展,可使钛白粉生产工艺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有利于引导同行企业绿色生产的发展、更好地贯彻国家节能减排、环保型运营的政策法规,改善自然生活环境,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这“三重效益”的有效融合。由于氯化法钛白装置较大、较复杂,加上国外技术封锁以及国内钛企经验不足、自主创新技术能力不足等各种因素,我们目前运用氯化法工艺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并非无计可施。由于氯化法更适合有实力的大企业运作开发钛产品链,实现循环经济,当前我国有近10家比较有实力的钛白企业,笔者建议这些品牌钛企不妨打头阵,与国内科研机构联合攻关氯化法技术,率先试点氯化法生产。 当前氯化法工艺在国内发展速度较慢,这是因为大家对氯化法技术难度大、自动化程度高和要求配套公辅条件荷刻、技术人员不足等问题综合考虑后比较慎重。不过,锦州钛业的发展史就为我们列出了生动的实例,我们完全有能力解决以上提到的几项障碍。锦州的氯化法钛白工艺和装置经过消化、吸收引进的技术并有所创新,生产装置全部实现了国产化,更引人注目的是,锦州钛业采用熔盐氯化技术与气相氧化技术对接是世界首例,而且熔盐氯化更适合国内钛资源的状况。锦州1.5万t氯化法装置攻关成功,达标达产,申获了8项专利,掌握了先进的氯化法工艺技术,这给国内企业上氯化法工艺增强了信心和决心,同时证明采用技术咨询这条路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可行的,也说明我们在钛白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并不逊色,并且我们目前推广氯化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条件。同时,近年来国家发觉鼓励发展氯化法对行业的技术进步有益,认识到了氯化法技术路线的优越性,比较好看氯化法项目,于是各级政府开始吸收欧、美国家钛白粉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大力支持氯化法这种代表钛白行业发展的先进技术路线。从国家安排科研人员对攀锦钛业氯化法项目的技术扶持以及对云南新立氯化法项目的资助,可以看出国家政策上已经明显向氯化法钛白项目倾斜,这为更多氯化法钛白项目的启动提供了宏观保障。据了解,最近除了新立准备投产氯化法钛白项目外,龙蟒钛业、江苏太白等国内知名钛白企业也在筹备上马氯化法项目,一旦再有三五家上马氯化法项目,形成一定的规模,那时氯化法发展想必会比硫酸法还快。 尽管当前氯化法暂时还不能完全取代硫酸法,不过,氯化法以其技术的先进性和环保产能的优越性为发展动力,其规模必定会逐渐扩大。目前,全球氯化法钛白产能已占总产能的60%以上,而且继续以10%的速度在增长。同样,我国准备投产的氯化法项目也在不断增加,比如云南氯化法项目马上就要投产,四川龙蟒、江苏太白等多家大型钛业公司也有意向投资氯化法钛白项目,潜在的氯化法产能较大,依照这样的发展态势,两年内我国大规模采用氯化法项目的钛白公司有望增加到5家以上,氯化法钛白的总产能有望增加到10万t/a以上。随着我国科研机构与大型钛白企业的进一步结合和国内氯化法钛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氯化法在我国的发展会大大加速,而硫酸法将会慢慢萎缩,相信过不了多少年,我国氯化法产能就有可能超过硫酸法产能而在国内占据主导地位。这样应该能给国内钛白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活力。当我国氯化法钛白粉产量达到一定的比例,高档金红石型钛白产品的市场份额也会随着增加,国内钛白粉的消费结构亦将慢慢趋向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