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资源

新一轮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对攀枝花钢铁钒钛产业发展的影响

2009-02-10 14:1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综合 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外钢铁产业兼并重组的浪潮此起彼伏。以2005年《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出台为标志,国内开始了新的一轮钢铁产业兼并重组,目前已进入关键时期。攀枝花作为一个典型的矿产资源性城市,钒钛磁铁矿开发形成的钢铁钒钛产业是其支柱产业,钒钛产业的发展与钢铁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而攀枝花的钢铁产业又必然进入全国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大格局中,分析和研究攀枝花特别是攀钢与国内龙头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走向及相应变化,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攀枝花发展的对策方案,对进一步推动攀枝花钢铁钒钛产业的发展,打造中国钒钛之都、构建区域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全球钢铁产业兼并重组追溯

    全球钢铁业的整合,可以追溯到最早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金融巨头JP·摩根吞并了7百多家中小钢铁厂,将其合并成美国钢铁公司,控制了美国钢铁产量的70%,开启了全球范围内第一次大规模的行业合并。2000年初,全球钢铁业拉开第5次大整合序幕,美国、日本、欧洲都借助收购确立了全球钢铁强势地位。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米塔尔钢铁公司是著名的LNM控股集团和伊斯帕特钢铁集团在2004年10月完成合并后重新命名的,2005年米塔尔钢铁公司斥资45亿美元并购国际钢铁集团,一举跃升为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2007年2月,再收购安赛乐集团,造就了世界上第一家年产量超过1亿吨的钢铁企业。 

    国内钢铁企业间的资产整合从1997年始,国家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兼并重组原则,钢铁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005年后,《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发布,钢铁产业兼并重组也随之提速:武钢重组鄂钢、昆钢,今年9月重组柳钢成立广西钢铁有限公司;鞍钢和本溪钢铁宣布实行战略重组;今年6月,唐钢与邯钢合并成立河北钢铁集团;宝钢先后与马钢、新疆八一钢铁、太原钢铁结成战略联盟并整合广钢、韶钢而组建广东钢铁集团;复星集团和沙钢集团两大民营钢铁巨头在2006年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创了中国特大型民营钢铁企业战略合作的先例,并于今年6月宣布向天津钢铁集团注资38亿元,获得后者4⒎5%的股份;国外钢铁企业也纷纷觊觎国内钢铁企业,2005年1月,米塔尔与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外资通过并购开始进入国内钢铁产业。 

    通过整合,也借助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钢铁业迅速发展。钢铁产量连续十年居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实现由钢材净进口国向净出口国的转变,2006年和2007年,我国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大钢材出口国、生产国和消费国。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规划及相关分析,未来两年内,中国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将进入高潮时期,到2010年,中国钢铁企业数量将大为减少,将形成3—5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二、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发展的几个趋势

    1.全球经济一体化将进一步促进钢铁产业的兼并重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国内区域竞争日益加剧。钢铁产业作为上个世纪工业化的标志产业,在新的时期面临着能耗高、资源消耗多、污染重、生产成本高企以及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比汽车、石油、矿产等行业)等问题,提高钢铁产业的产业集中度,实现更大规模的生产,能更好地研发推广节能环保高效生产新技术,合理布局钢铁生产力,淘汰落后产能,增强钢铁企业对下游产业的议价能力,提高钢铁行业的竞争能力,因而,钢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将是本世纪钢铁工业发展的大趋势,钢铁生产能力向大企业集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大钢铁企业与专业性的中、小钢厂并存现象也将长期持续。决定钢铁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规模、资源、管理和创新能力。

    2.中国钢铁产业发展在未来5-8年的较长时期内仍将处于高速增长期 

    据国内相关研究认为我国钢铁工业的第二个高速增长期始于20世纪末,目前正处于第二个高速增长期中。这个高速增长期是由中国工业化对钢铁的需求拉动的,国内的钢铁需求状况将决定这个高速增长期的持续时间,预计可能持续到2015年。但当前国内钢铁的表观消费量增幅在降低,钢材价格已大幅阶段见顶回落。随着全球经济走弱及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钢铁供需失衡,钢铁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新建钢铁项目势必成为淘汰落后、建立环保可持续发展型工厂、降低吨钢综合成本、增强竞争力不可或缺的举措而加快进程,同时,必将加快我国钢铁业的兼并重组步伐。

    3.钢铁产业发展布局进一步全球化调整 

    钢铁产业发展布局调整呈现几大特点:一是将炼钢以前的工序更加靠近资源的地区,而将后工序布置在靠近市场的地区;二是更加重视运输半径的经济性,附加值较低的钢铁产品将受区域限制,高技术高附加值含量的产品将集中在部分技术领先的钢铁企业里;三是更加重视充分整合利用全球钢铁资源,随着河北曹妃甸京唐钢项目、鞍钢营口鱿鱼圈项目的建成,武钢防城港项目、宝钢和广钢的湛江千万吨钢铁基地项目的获批,我国钢铁工业向沿海布局的趋向更加明显。

    4.国内钢铁产业兼并重组拟形成的几大集团

(1)宝钢集团:初步整合了八一、广钢、韶钢、马钢、邯钢。
(2)鞍本集团:鞍本合并后,进行深刻的实质性资产整合,重组福建三钢集团。
(3)武钢集团:初步整合鄂钢、柳钢、昆钢。
(4)首唐钢集团:首钢集团加以唐钢为主体的河北钢铁集团,整合宣钢、承钢。
(5)山东钢铁集团:济钢和莱钢及山东地方钢企。

    三、攀枝花钢铁钒钛产业在国内所处的地位 

    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主要缘于国家的战略需要和其本身所具有的资源禀赋,地处于大西南崇山峻岭之中,是除鞍本以外国内铁矿石的第二富集之地,铁资源储量占全国的20%,但更为重要的是在铁矿石中共生的钛、钒、铬等稀贵金属,其中钛资源(TiO2)53.85亿吨,约占全国的90%,钒资源(V2O3)2007年保有储量1037.59万吨,约占全国的60%,铬资源(Cr2O3)696万吨,(据最新《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研究》报告)远超国内铬铁矿折算铬资源量(铬是战略资源,国内较为缺乏,每年需大量进口,但全球储量较为丰富)。建设初期由于攀枝花重要的战略地位,攀枝花汇聚了全国的精英人才,国家成立了建设指挥部,设立了渡口建设特区,是新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特区,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地位,全国人民支援攀枝花建设,很快攻克了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的技术难题,1970年出铁,1971一年出钢,1980年形成15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2007年产钢502万吨,攀钢在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钢铁生产规模一直排在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内,但是应该看到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钢铁产业的迅速发展,攀钢及攀枝花虽然也在不断发展,但钢铁年产量在国内钢企中的排名以及占国内年产量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见表1、2)。
表1攀枝花市钢铁年产量在国内所占比重及排名 


年份

攀枝花市年产量
(万吨)

全国年产量
(万吨)

所占国内比重(%)

排名

1998

312

365

11559

11863.67

3

3

 

1999

335

395

12426

12539.24

2.6

3.1

 

2000

363

415

12850

13101.48

2.8

3.2

 

2001

361

409

15163.4

15554.25

2.3

2.6

 

2002

373

432

18236.6

17084.6

2

2.5

 

2003

405

442

22233.6

21366.68

1.8

2

 

2004

383

401

28291.1

26830.09

1.3

1.5

 

2005

411

361

35324

34375.19

1.1

1.1

14

2006

477

587

41914.9

41241.59

1.1

1. 4

16

2007

502

580

48966

46944.63

1

1.2

15


表2 2007年1-12月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钢材排序(单位:万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