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与攀钢可能的主要兼并重组的优劣分析
实际上最具有兼并重组可能的是宝钢集团、鞍钢集团、武钢集团三家企业,其中武钢是最早相中攀钢的,特别是现任攀钢董事长出自武钢,两家企业的管理理念与方式不可避免有共同风格,兼并重组相互融合可能更为容易,同时,兼并重组也符合其在中、西部的战略布局;不过,鞍钢与攀钢有良好的企业合作优势,更有历史情结,但技术和地缘上没有很直接的关系,当然鞍钢所具有的钢铁冶炼核心技术肯定有益攀钢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特别注意的是,一但两个占据国内铁矿石资源储量第一、第二的企业合并,国内不少钢企可能要抗议资源垄断、行业不公平竞争了,这可能也是相关部门决策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作为攀钢乃至攀枝花的发展来讲更需要的是技术和管理支持,以及解决出海口的问题,宝钢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优势是最强的,另外,其位处造船、汽车制造、航空制造三大高端用钛产业的上海地区,且本身在钛材产业上也有相当的实力,其兼并重组对攀钢乃至攀枝花进一步做大做强钒钛产业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不管怎样,攀钢属于国资委直属企业,由于钢产规模小,迟早要被兼并重组的,武钢、鞍钢和宝钢,无论哪家来兼并重组,不会象鞍本组合那样存在较多经营、股权障碍,兼并重组都会较为顺利的进行,只是需比较兼并重组后对双方发展的促进程度以及国内钢铁行业格局的影响,当然,兼并重组最关键的是国资委的意见,目前是众说纷纭。
七、兼并重组对攀枝花钢铁钒钛产业发展影响必须关注的问题 由于攀钢的兼并重组还未水落石出,还不能较为准确的评估兼并重组对攀枝花钢铁钒钛产业发展的影响,但必须关注一些问题。
1.攀枝花钢铁产业的配置规模问题 攀枝花钢铁产业与钒钛产业所具有的高度关联性,钢铁产业规模与钒钛产业规模应该按适当的比例配置,而当前攀枝花只有攀钢(本部)有600万吨钢的钢铁冶炼能力,在国家原则不批新的钢铁产能,在红格、白马纷纷大上,攀枝花除攀钢外铁精矿已建或拟建产能已超千万吨的情况下,钢铁生产能力瓶颈日益突出,而且即使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法新技术几年内能够顺利成熟运用,大量的还原铁也不可能全部直接利用,或多或少要再走传统的再冶炼成钢的路子。借助兼并重组之机,可以向国家争取相关解决办法或政策。 2.攀枝花钢铁钒钛产业的产业链延伸及在产业链中所占位置 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开发形成的产业往往位于产业的上游、价值链的低端,因而很难摆脱输出资源留下污染、输出财富留下贫穷的宿命。国家虽然鼓励资源就地加工转化,但是实际实行中却困难重重,兼并重组方普遍的做法会按钢铁产业布局的原则将产业后端靠近市场用户,这将加剧攀枝花原料基地化、产品低端化的倾向,十分不利攀枝花钢铁钒钛产业的升级发展,特别是资源型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 八、积极应对兼并重组的一些对策建议 1.正确认识国内钢铁产业的兼并重组 国内钢铁产业的兼并重组是为适应国内发展和国际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提高钢铁企业的竞争力,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攀枝花钢铁产业的发展也必须融入全国的发展大局之中,事实证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封闭保守消极的态度和观念必将贻误攀钢及攀枝花的发展,只有认真研究,积极应对,才能顺应潮流,赢得先机和主动。 2.积极争取与最优秀者的兼并重组 兼并重组的最终决策权在国资委,相信相关领导和部门一定会综合考虑、统筹协调,挑选最好的兼并重组企业,但是在决策之前,不论是企业本身或是地方都应精心研究,积极向相关领导和部门全面反映问题,表明意向和态度,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方案,争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兼并重组向着良好的方向进行。 3.积极争取国家的兼并重组配套政策 兼并重组必然对地方的发展要造成许多的影响,国家为顺利推动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已经而且会继续制定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特别是在产业发展、税收、就业、金融、土地、环保等方面,在攀钢兼并重组已炒作得沸沸扬扬,特别是最后决策时间越来越近之时,市内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做好相关研究准备,做到未雨绸缪,积极主动。 4.积极推动攀枝花钢铁钒钛产业的兼并重组 在当前金融海啸席卷全球,钢铁产业发展也进入低谷之际,充分借鉴国内外钢铁产业兼并重组的经验和教训,设立技术、环保、规模等门槛指标,推动钒钛磁铁矿采选、钛白粉尤其是钒钛磁铁矿资源开发的适度规模化发展,提高我市钢铁钒钛产业的集中度,促进产业的结构不断升级优化,进一步增强全市钢铁钒钛产业的竞争力。 5.调整完善攀枝花的钢铁钒钛发展规划 攀钢的兼并重组一旦实施,不同的兼并重组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必然要调整攀钢的钢铁钒钛产业发展规划,攀枝花的发展规划也应做响应的调整,在产品结构、产业链的延伸等一些产业发展的关键规划上,甚至要做出发展思路及目标的重大调整。 总之,新一轮国内钢铁产业的兼并重组对攀枝花钢铁产业的发展是挑战,更是机遇,应以积极的态度,有为的信念,认真研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使兼并重组能更有利于攀钢及攀枝花钢铁钒钛产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