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资源

攀枝花钛资源企业调研情况(7)

2009-03-15 23:2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综合 阅读

(2)分选工艺不合理,装备落后。目前,大部分选矿厂采用“重选(螺旋溜槽)—重选(摇床)”、“强磁—重选(摇床)”单一的、落后的工艺分选钛铁矿。这些工艺流程及设备对+0.04mm粗粒级钛铁矿的回收十分有效,而难以回收-0.04mm以下微细粒级钛铁矿,只能进入尾矿库堆存,钛精矿回收率仅有8~10%,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有待对现有分选工艺进行改造、优化,采用更加先进的分选设备。

(3)表外矿与极贫矿中的铁和钛尚未回收利用。攀西地区已经探明的储量中含铁品位在15~20%的表外矿和含铁品位在20~23%的极贫矿约28亿t,TiO2含量在4~7%。按现有的矿山生产规模,每年将产出表外矿和极贫矿约2900万t。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未回收利用该部分矿石中的铁和钛,当作废石运到排土场堆存,浪费了资源。

(4)尾矿中的钛尚未回收利用。攀钢矿业公司选矿厂和钛业公司选钛厂年产钒钛磁铁矿尾矿650-700万吨,目前攀钢马家田尾矿库已堆存了1亿t以上的尾矿。经分析化验,尾矿中TiO2含量高达6.50%以上,含TFe品位为14.90%、由于受分选技术和分选装备等原因的影响,目前未回收利用尾矿中的这部份铁和钛。

4.3  选矿厂原矿供给不稳定,影响了钛精矿质量

红格北矿区的矿石开采权属于龙蟒集团,受开采能力的限制,矿石开采供应不足,导致新九乡境内许多选矿企业“等米下锅”的局面。为了缓解这种状况,龙蟒集团只得把部分低品位矿石供应给企业,导致入选矿石品位越来越低(有的已经低至18%),有的企业从其它选厂收购中矿来满足生产需要。由于出矿点不同,矿石性质有一定的差异,而选厂生产工艺流程是不变的,工人的操作技能需一定时间的积累才能得到提高,矿石品位的频繁变化,不利于稳定操作,影响产品质量。部分企业虽然拥有自己的矿山,但由于开采时间较长,地表资源接近枯竭,正考虑从露天开采转为地下开采,但地下开采在技术是否可行、有无经济价值也是企业将要面临的问题。

4.4  水、电供应不足,影响了钛精矿产量

由于缺水、缺电,部分选厂不能满负荷生产,影响了钛精矿产量,如经质公司等选矿厂都不同程度存在水、电供应不足的问题。

4.5  尾矿库容量不足,制约了选矿厂生产能力

部分选矿厂在建设初期缺乏科技的规划、设计,厂址选择不当、尾矿库容量设计过小或没有正规尾矿库。随着选矿厂的发展和产能的进一步提高,尾矿库容量明显不足或已到服务年限,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4.6  钛资源开发中矿产资源计税不合理

目前执行的矿山资源税按开采总量计税,间接引导企业丢弃含有大量钛资源的表外矿。开采铁品位为20%左右的表外矿与开采品位为31%左右的表内矿相比,生产相同数量品位的铁精矿,前者要比后者多用矿石35%,虽然前者为国家节约了宝贵的资源,但却多付出了35%的资源税而减少了企业利润,削弱了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的积极性。

4.7  各厂矿安全环保措施不到位

据调查,大部份矿山采场的边坡、选矿厂的尾矿库等区域不同程度的存在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在矿山采场作业区和排土场、选矿厂破碎-筛分作业区、尾矿库干矿沉淀区,以及产品运输途中,存在大量的粉尘污染;在选矿厂破碎-磨选作业区存在噪声污染,但大部份中、小厂矿都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环保措施加以防范。

4.8  缺少选矿专业人才

除攀钢矿业、钛业公司外,其它选矿厂都不同程度存在选矿人才短缺问题。有的选厂有选矿专业技术人员3~5名,有的选厂只有1~2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选矿企业要发展和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离不开专业技术作支撑,也就离不开人才。

 

 

 

 

 

 

 

 

 

建议

5.1  抓好资源整合,编制并实施《攀枝花市钒钛磁铁矿开发利用规划》,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按照国家宏观调控,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产业政策及《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川委发[2007]7号)要求,建议进一步通过兼并联合、有偿转让等方式,有选择、有计划对规模较小的选矿厂进行整合,建立中等规模的选钛厂(注:年生产能力达10~20万t),推广应用高效大型的选矿设备,促进选矿企业做大做强。

编制并实施《攀枝花市钒钛磁铁矿开发利用规划》,充分利用规划成果来指导我市钒钛磁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改善资源的安全保障与平衡发展状况,进一步促进矿产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5.2  对现有的选矿厂工艺流程进行规范、整改,开展关键工艺技术及装备攻关,加速表外矿与极贫矿,以及尾矿综合利用研究工作,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分选效果,实现资源最大限度利用

采用联合分选工艺流程,对各选厂现有工艺进行改造,实现钛铁矿全粒级分选。先将磁选尾矿进行浓缩和分级,不同的粒级采用不同的工艺进行分选。采用“重选—电选”流程回收+0.074mm粒级钛铁矿,采用“强磁—浮选”流程回收-0.074mm的微细粒级钛铁矿,充分发挥各选矿方法的优势,拓宽选钛的回收粒级,提高选钛回收率,使钛资源得到充分的回收。

钛精矿中含铁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钛精矿的质量,占磁选尾矿量22.7%左右,含Ti02 9.24%的-0.019mm微细粒级钛铁矿没有回收,原矿中约有50%以上的钛进入铁精矿无法分离而成为“高炉钛渣”,如何回收这部分钛仍然是选矿界公认的难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是必然选择,攻关方向:(1)研究或开发细粒、微细粒脱铁工艺及设备;(2)提高磁(重)选、浮选回收效果;(3)开发-0.019mm微细粒级矿回收工艺、设备及浮选药剂,力争钛铁矿回收率达35%以上;(4)研究从“高炉钛渣”中回收钛的关键技术和设备。

为综合回收利用表外矿与极贫矿中的铁和钛,攀钢曾与长沙矿冶所、峨嵋矿产所等单位合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分选工艺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选铁、选钛试验研究表明,最佳的选铁流程为“中磁—磨矿—磁选—磁选”,其分选指标为TFe54.89%,产率为17.62%,回收率52.45%;选钛的最佳流程是“强磁—浮选”流程,其分选指标为:TiO2 47.08%,产率为10.55%,回收率52.16%。建议下一步投入资金建设试验线,进行工业试验研究,对实验室试验结果和工艺流程进行验证、完善,为大规模开发利用表外矿与极贫矿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矿山尾矿已被国际矿业专家称之为“非传统矿床”、“人工矿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量矿山原矿资源日渐减少枯竭。因此,作为“二次资源”尾矿必将变废为宝,显示出它独有的复合矿物原料的资源优势。为了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攀钢矿业公司于2006年3-10月与长沙矿冶研究院合作,对尾矿进行了综合回收工艺试验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试验表明,采用“尾矿试样—弱磁粗选—磨矿—三次弱磁精选”选铁工艺流程,可获得品位为55.26%的铁精矿,其产率为9.18%,金属回收为33.99%;采用“强磁—隔渣(+0.25mm抛弃)—浮选”选钛工艺流程,可获得品位为47.29%的钛精矿,其产率为3.56%,金属回收为26.64%。铁精矿和钛精矿的产率高达9%、3%以上,说明尾矿中的铁矿物和钛矿物的回收潜力较大,从尾矿中进一步回收铁和钛是可行的。

5.3  扩大现有矿山的开采规模,解决部份选厂原料短缺问题;加强露天开采境界外资源勘察和研究力度,为矿山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由于红格北矿区的矿石开采权属于龙蟒集团公司,建议龙蟒集团公司对北矿区的开采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合理开采,扩大生产规模,解决新九乡境内许多选矿企业矿石原料短缺问题。

为弥补矿山产能不足,延长矿山服务年限,要加强露天开采境界外资源勘察,以及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对周边深埋、隐伏矿体的勘探研究力度,寻找有价值的矿体,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研究,取得有效的可控资源。

建议对攀西、云贵川等地未设置采矿权的钛矿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研究,为建设钒钛之都提供充足的原料。

5.4  建议政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矿山企业用电、用水难的问题

由政府牵头,各矿山企业共同投资,建设水、电供应设施,届时利益共享。同时,各矿山企业加强水的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应用节能高效的采、选设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5.5  建设统一的尾矿库,将各厂矿的尾矿集中堆放

建设统一的尾矿库,将各厂矿的尾矿集中堆放,解决部份选厂尾矿库容量不足的问题,待分选技术成熟后再综合回收利用尾矿中的钛、钴等贵重金属。同时,还可解决部份选厂尾矿库管理不善,存在水土流失,污染等环保问题。

5.6  对使用表外矿和极贫矿的矿山企业,政府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

目前执行的矿山资源税是按开采总量计税,加重了使用低品位表外矿和极贫矿企业的经济负担,建议按铁或钛的金属总量来计税,或者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鼓励矿山企业综合利用表外矿和极贫矿,避免矿产资源浪费。

5.7  用安全生产、环保相关政策、法规规范矿山企业的生产行为

引导企业重视安全环保工作,投入必要的资金,对采场、选厂内的环保、安全设施进行完善,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达到清洁生产的目标,努力保护好矿山周边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5.8  引进、培养和用好人才,促进企业发展

建立和完善人才管理、激励机制,重视对选矿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消除当前选矿企业中“用重金挖人才­—流失—再用重金挖人才”的恶性循环的现象,使采、选技术人才在钛资源开发这一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5.9  建议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矿产资源的开发进行管理

首先,管理部门要制定采选企业准入标准,标准包括采选的规模,工艺技术和装备的水平,环境影响评价等;其次,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审批,避免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无安全、环保措施的企业上马。

 

 


附表1  云南地区钛铁矿砂矿资源分布状况

矿   区

勘察

程度

储  量(万t)

B+C+D

B+C

D

D+E

武定

大矣波

55

 

 

 

红土田

 

132.96

 

 

树德村

 

 

23

 

大  树

 

 

50

 

分  洲

 

 

60

 

白邑村

 

 

10

 

富民

大  营

202.15

 

 

 

东  村

 

123.86

 

 

烂泥箐

 

 

 

82.2

关家营

 

 

 

55.5

禹都旬

 

 

 

75.3

禄劝

干坝塘

 

150.22

 

 

干海子

 

 

 

45.0

大平子

 

 

 

39.7

乐业

 

 

 

9.7

安宁

县  街

 

 

 

56

合    计

 

257.15

407.04

143.0

362.5

 

 

注:附表2-中铁矿、钛矿的计量单位为万t,钒矿的计量单位为t,品位为%

附表2  攀枝花矿区朱家家包包矿段地质矿量、2006年底结存资源量及回采量预测

0